qigong jingxue daoyinfa
气功经穴导引法
Qigong Channel Massage
运用气功锻炼的练功者或他人身体上的经络腧穴进行导引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动功功法。“导引”,亦作“道引”,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导引”作为养生治病之法,早在古代已被广泛应用。《庄子》载有“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其治宜导引按。”唐代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晋代葛洪《抱朴子》载:“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隋代《诸病源候论》中载有导引治疗法260多种。
气功经穴导引法是根据经络学说和针灸学理论,运用合适的手法,在人体的主要经络路线和主要穴位上进行的。其主要作用是结合气功锻炼,可将呼吸、意守和内气的锻炼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导引的效果。导引可在睡觉前进行,也可在其他空闲时间进行。在睡觉前导引,可只穿内衣,以便充分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秘阴阳和旺盛血液循环的作用。
导引手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①拍打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腹在按摩部位上进行拍打。拍打时,四个手指并拢或稍分开,以手指的指腹(不是手掌)用弹跳的力量有节奏地向前移动着拍打。这种手法可在四肢部位上应用。②叩打法。五个手指弯曲,指尖收拢或稍分开,成梅花形或扇面形,用指尖的力量在按摩部位上叩打。叩打时,主要是用腕指的弹跳力。这种手法的力量较强,也较集中,主要应用在四肢部位上。③抚摩法。用手掌和手指的掌侧面在按摩部位上进行缓慢或快速的有节律的抚摩。是一种比较轻的手法。缓慢抚摩法主要应用于头部,快速抚摩法主要是应用于四肢和躯干。快速抚摩法是用整个手臂的力量进行的,实际上也是用全身力量进行的。 ④旋摩法。可用食指、 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的远端指腹进行旋摩,也可用手掌及手指的掌侧面旋摩。前者的力量比较集中,透力较大;后者的力量比较均匀,主要作用于浅部。旋摩是在按摩部位呈弧圈形旋转地前进或在固定的部位上旋摩。前者主要应用于四肢,后者主要应用于腹部。⑤点按法。以指尖的“顶劲”点按在穴位上进行按摩。点按可以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尖进行,用作点按的手指应剪短指甲。点按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进行。施用的指力视点按部位而定。这种手法主要应用在若干主要穴位上。此即针灸学中的“指针法”。⑥指揉法。用指尖的“顶劲”在穴位上进行揉压。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进行。施用的指力有轻有重,视指揉部位的不同而定。指揉法是用指尖以小的弧圈形式揉压的。多应用于一些主要穴位上。⑦掌揉法。用手掌的基底部(靠近腕部的肉厚之处),以手腕力量呈弧圈样进行揉摩。此法较指揉法的力量大,可以作用到软组织的深部。掌揉法主要用于四肢肌肉较厚的部位和关节部位。 ⑧指捏法。 用五个手指进行捏压。捏压时,拇指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平伸,掌指关节后引,拇指前伸,使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平齐,形如“鹤嘴”。这种手法在《天罡指穴法》中叫“鹤嘴劲”。主要用于上肢部位。施术时,以指捏的力量像“鹤嘴”那样一张一闭地向前捏动。⑨掌搓法。用掌指的掌侧面像搓东西那样用“搓劲”在按摩的部位上搓动。可以向单一方向搓动,也可以来回搓动。此法的力量较“抚摩法”重。主要用于腹背部和四肢部。⑩剁掌法。用第五掌骨和小指的尺骨侧(拇指在上,小指在下),用手腕的力量,像以手掌剁东西那样在按摩部位上进行。剁掌时,五个手指微分开,以便容易产生弹跳力量。可以用单手也可以用双手进行。此法可通过震颤的力量作用于较深部位。主要用于四肢肌肉较厚处。推导法。用手掌的基底部在按摩部位上以较重的力量“推导”。可以用单手也可以用双手进行。用双手进行时,把一只手掌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以加重推导的力量。此法主要应用于四肢部和腰背部。抓起法。将五个手指的末节指腹按压在按摩的部位上,随即以适当的压力收拢指尖,用“粘提劲”向内上抓起。此法对肌肉组织活动的幅度和血液循环都有较大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四肢肌肉较厚的部位。捧砂法。用手掌的第五掌骨掌侧面的部分,像捧砂子那样一捧、一粘、一起地进行,所以也叫“捧砂劲”。捧砂时以手掌的内翻劲进行。此法主要用于腹背部和四肢。
序、部位和作用经穴导引的顺序和部位,分为颜面部、头颈部、上肢部、下肢部、肩背部、腰骶部和胸腹部。
颜面部导引导引顺序和部位如下: ①双手洗脸。两手做洗脸动作,以手掌轻轻摩擦面部皮肤十数次。此法可使面部皮肤柔润,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②导引印堂。印堂穴在两眉头中间 (图1[])。按摩此处有医治头痛、头晕、头胀、失眠以及眼病和神经衰弱等作用。挤擦的手法,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以“点揉法” 导引;也可用两手中指的指腹一左一右地交替进行,反复按摩十数次。③导引太阳。太阳穴在外眼角的外上方(图1[])。导引此穴有医治头痛、眼病的作用。 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以“点按法”或“指揉法”按摩十数次。④导引迎香。迎香穴在鼻翼旁鼻唇沟的鼻侧凹陷处 (图1[])。导引此穴有医治慢性鼻炎和嗅觉障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还可预防感冒。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以“指揉法”进行,也可用拇指远端的桡侧以“抚摩法”进行反复抚摩十数次。⑤导引耳壳。根据经络学说和耳针疗法的实践,耳壳与人体的内脏、四肢和经络系统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导引耳壳可对相应的部位发生作用。耳壳的耳轮部分,主要对头面、躯干、四肢发生作用,其中“耳垂”对眼发生作用;“耳甲腔”主要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内脏器官发生作用。导引时用拇、食指的指腹,以适当的力量捏压耳壳,可以先从“耳轮”开始,也可以先从“耳甲腔”开始,各捏揉十数次。
头颈部导引导引顺序和部位如下: ①双手梳发。用两手的掌侧面,自前发际向后发际像梳发那样抚摩二、三十次。妇女发厚,可以用梳子梳发二、三十次。②导引玉枕穴。玉枕穴在枕骨粗隆两侧约两横指处 (图2[])。导引此穴有医治头痛、神经衰弱、枕部麻木等功效和醒脑、 安睡等作用。 导引时可将两手放在玉枕穴稍上方,将拇指的桡侧贴在玉枕穴上左右横向导引。左右同时做十数次。③导引风池穴。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大脖筋(斜方肌起始部)两侧的凹陷处(第二颈椎的两旁)。导引此穴有医治眼病、头痛、失眠、耳鸣、神经衰弱等作用,经常导引此穴可预防感冒。可用“点按法”或“指揉法”导引十数次。④点按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垂后软组织的凹陷处,当下颔枝的后缘。导引此穴有医治耳鸣,重听等作用。用食指或小指的指尖以“点按法”或“点揉法”导引十数次。
肩背部导引导引顺序和部位如下:①按摩大椎穴。大椎穴在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之下的凹陷处 (图3[])。按摩此穴有医治头痛、肩背痛、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等作用。此穴还是人体上的一个保健穴,有强壮身体的作用。按摩时可将食指及无名指的指端压在中指指端的指背上,以加重指力,可用“点按法”或“点揉法”按摩;也可用拇指及食、中指的“捏劲”自后发际正中向下捏至“身柱穴”,反复捏十数次。②抓捏肩井穴。肩井穴在肩胛岗上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肩头)联线的中点处 (图3[])。按摩此穴有医治肩关节痛、上肢神经痛、神经官能症和肩臂部功能性运动障碍等作用。可将一只手搭按在对侧的肩井穴上,以中指用“指揉法”按摩十数次;也可将中指点按在肩井穴上随即摇动肩关节,此时由于肩部肌肉的运动和手指的按压,在肩井穴处可形成有节奏的刺激;也可用手掌的基底部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捏劲”在肩井穴处捏挤,此法手劲较重,产生的作用也较大。左右交替各十数次。
上肢部导引导引顺序和穴位如下:①按摩肩穴。肩穴在肩峰稍下部的凹陷处,当三角肌肉的肌缝中,深部是肩关节 。按摩此穴的作用与肩井穴相似。按摩时,可将一只手搭按在对侧的肩穴上,以中指用“点揉法”揉按十数次;也可以中指点按在肩穴上,随即摇动肩关节,此时由于肩关节的运动和手指的按压,在肩穴处可形成有节奏的刺激。左右交替各十数次。②按摩曲池、少海两穴。曲池穴在肘关节屈肘横纹的外端(桡侧端),少海穴在肘关节屈肘横纹的内侧(尺侧端)
])。两穴均屈肘取穴。导引这两个穴位,均有医治肘关节痛、上肢运动障碍等作用。导引曲池穴还有宽胸利膈、通调肺气、防治慢性气管炎等作用;按摩少海穴还有通调心气的作用。导引时,可将一只手放在对侧的肘关节部,拇指捏在少海穴上,中指捏在曲池穴上,肘部稍屈曲,以拇指和中指的指腹用“指揉法”左右各揉按十数次。③导引内关、外关穴。内关穴在前臂手掌侧腕横纹上二寸处,当前臂正中的两条肌腱的肌缝中;外关穴在前臂外侧,腕上二寸,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图4[])。导引这两个穴位,均有医治前臂、手部和腕部疼痛与功能性运动障碍等作用;导引内关穴还有治疗头痛、眩晕、失眠、恶心、呕吐、肢冷、脾胃不和、胸闷不舒、通调心气和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导引外关穴还有治疗头痛、眩晕、耳鸣、神经性耳聋和通调全身气脉的作用。导引时,将需按摩的手臂抬至胸前,掌心对着胸部,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内关穴,用食指按压外关穴。两指同时以适当的指力用“点按法”左右交替导引十数次。④导引合谷穴。合谷穴在手部第一与第二掌骨间的手背侧,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一般称为“虎口”。导引此穴有医治眼病、 耳病、咽喉病、牙齿疾、失眠、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作用。导引时,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合谷穴,用食指的指腹托在合谷穴的手掌面,拇指与食指的指腹相对,用“点按法”或“指揉法”按摩。也可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合谷穴,以其余四指压在第五掌骨的外侧,用拇指进行按摩。左右交替各导引十数次。⑤导引上肢。将上述上肢部位导引完毕后,即可进行整个上肢的导引。可先用“指捏法”导引,被导引的上肢掌心向上,向前平伸;另一只手的拇指贴按在上臂的手背面,其余四指贴按在上臂的手掌面,用“指捏法”自腋窝开始向指端捏压,反复进行三、五次。也可用“拍打法”、“叩打法”、“剁掌法”或“抚摩法”进行导引。可视所需导引的强度选用手法,左右交替进行。
下肢部导引导引顺序和部位如下:①导引伏兔穴。伏兔穴在大腿部的前面,当膝盖之上6寸处,位于股直肌的隆起部 。导引此穴有医治膝股疼痛、肌肉风湿、肌肉劳损、麻木不仁和消除下肢疲劳等作用。导引时,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在两腿上同时进行可用“叩打法”、“指揉法”、“掌搓法”、“剁掌法”、“抓起法”、“捧砂法”进行,视所需要强度选用其中一两种手法导引。左右各导引十数次。②导引鹤顶穴。鹤顶穴在膝关节髌骨上缘的正中 (图5[])。导引此穴有医治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运动障碍等作用。导引时,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在两膝上同时进行。 可用“指揉法” 或“掌揉法”各导引十数次。③导引阴、阳陵泉穴。阴陵泉在膝关节内侧下方高骨后下缘的凹陷处(即胫骨内踝的后下缘);阳陵泉穴在膝关节外侧下方与阴陵泉相对之处的小高骨前的凹陷处 。导引这两个穴位除均有医治关节痛、功能性运动障碍和消除膝关节疲劳的作用外;导引阴陵泉穴还有治疗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作用;导引阳陵泉穴还有治疗腰腿痛、筋缓无力、神经衰弱和肝胆功能失调等作用。可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在两个穴位上,用“点按法”或“指揉法”两侧交替导引十数次。④导引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髌骨下 3寸处,当胫骨前嵴外侧约两横指处。此穴作用广泛,对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都可发生影响,特别是对消化不良、高血压、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等治疗作用较好。经常导引足三里可起保健作用。 可用“指揉法”导引十数次。 ⑤导引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小腿内踝上3寸,当胫骨后缘约一横指处。导引此穴除治疗小腹疼痛和下肢功能性运动障碍外,对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某些病证也都有治疗作用,特别是对痛经、月经不调、神经衰弱和高血压等治疗作用较好。可用“指揉法”揉按十数次。⑥导引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稍向前方的凹陷处。导引此穴有医治头痛、头晕、耳鸣、眩晕、心悸、健忘、神经衰弱和高血压等病证的作用。导引时,用“掌搓法”以左手心导引右脚心,右手心导引左脚心,左右交替进行,各导引十数次或二、三十次。⑦导引下肢。当按摩完下肢的上述部位后即可进行整个下肢的导引。先以双手用“指捏法”由大腿根部向足趾端按摩二、三遍;再根据所需要的导引强度选用“剁掌法”、“拍打法”、“叩打法”、“掌搓法”、“推导法”、“抓起法”或“捧砂法”进行导引。
腰
骶部导引导引顺序和部位如下:①点按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和第三腰椎之间旁约两横指处 (图6[])。导引此穴除治疗腰腹疼痛外,主要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病证,如肾虚、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头痛、眩晕、耳鸣、体倦无力和神经衰弱等。导引时,两手握拳,反贴在腰部,用第二掌指关节以旋动的手劲压揉十数次,也可用“推导法”或“掌搓法”导引十数次。②点按腰眼穴。腰眼穴在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旁约五横指处。导引此穴有治疗腰肌劳损和老年性腰痛等作用;经常导引此穴还有强健腰腿的作用。导引时,两手握拳,将两拳反贴在腰眼穴处,用第二掌指关节以旋压的手劲旋压十数次。③点按八穴。 八穴是上、次、中、下四对穴位的总称(图6[])。这些穴位对骶骨部疼痛、腰腿痛、遗精、月经不调、遗尿、老年性尿频等均有作用。导引时,可用点按肾俞的手法自上而下地进行。④推导腰骶。这个部位包括从第二腰椎开始向下到骶骨尖部的几个督脉穴(腰骶正中线)及其旁开两横指向下的、和旁开四横指向下的膀胱经穴。导引这些部位具有点按肾俞、腰眼、八的作用。导引时,可用点按肾俞的手法进行,由上向下推导,中间推导一行,两旁各推导两行,当推导主要穴位时,也可点按三、五下,每行推导三、五次。
胸腹部导引 导引顺序和部位如下:①导引侧腹。导引的部位在髂嵴上缘及其前后的软腰部、侧腰部及侧腹部,这个部位的主要穴位有京门、章门、带脉等穴。按摩此部位有医治腰腹疼痛、疏通肾脾脉气的作用。导引时,可将两手作掐腰式,大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掌心虚按在髂嵴部,用“指捏法”捏按软腰部,即可影响这些穴位。左右同时进行,捏按十数次。②推导任脉。任脉是经络系统中“奇经八脉”里的一条经脉,这里指的是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一段。在这一段经脉上的主要穴位有:膻中、鸠尾、三脘(上脘、中脘、下脘)、脐中、气海、关元等穴(图7[])。膻中穴有医治胸闷胸痛,心跳气短、 疏导胸气和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作用。 鸠尾、三脘和脐中穴(即神阙)有医治胃气胀满、疼痛不舒和增强脾胃功能等作用。气海、关元主要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气海穴和关元穴还被认为是人体上的重要强壮穴(保健穴);神阙穴则是“前丹田”之所在。导引时可用“推导法”和“旋摩法”。有高血压病和中医所说的“上盛”症候者,宜用“推导法”,自膻中穴向下推摩十数次;有内脏下垂者,可用“旋摩法”在主要穴位上旋摩。
导引完毕后,按静功要求于“中丹田”处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