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装:在现存的古籍中,毛装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装帧形式。既考不清其悄悄出现的具体时代,也说不清其慢慢消逝的时间。但在实际中又确实存在着毛装这种形式。毛装形式的特点,在折叶方法上与包背装、线装没有任何区别。即仍然以版心为轴线,合叶折叠。集数叶为一摞,戳齐书口,然后在书脊内侧打两眼或四眼,用纸捻穿订,砸平。天头地脚及书脊的毛茬自任,不用剪齐。有的加一简单封皮,有的不加封皮。这种毛茬参差而又纸捻粗装的装帧形式就叫作毛装。现知毛装书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种是官刻书,特别是清代内府武英殿的刻书,通常都要赠送给内府各宫、各王府、功臣、封疆大吏。这种书送去之后,不知人家怎么装潢,配什么质地的封面,所以就毛装发送。辽宁省图书馆珍藏原沈阳故宫所得馈送之殿版书,其中不少还是当初清朝内府武英殿的毛装。宁波范氏天一阁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进书有功,乾隆皇帝为了嘉奖天一阁的献书赤诚,下令将雍正时内府用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赠送给天一阁。天一阁得到此书后,专门做了几个大书橱,将此书庋藏在天一阁的宝书楼上。直到今天,若登楼阅书,还会发现那套《古今图书集成》,仍是260多年前清朝内府的毛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手稿,特别是草稿,作者写完一篇一卷,为不使其散乱,也常常自己把它装订起来。有用线订的,也有用纸捻订的。毛毛草草,边缘参差,所以也称为毛装。在清代乃至民国,文人学士中的文稿,还常用此法装订。如章太炎、罗振玉、王国维、鲁迅、陈垣等人的稿本,也还常常采用这种毛装形式。所以虽然它算不上是一种独立的装帧形制,但也不是稀见的现象,不能完全无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