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广义的口腔癌是指眼眶以下,颈部以上范围内所发生的癌症,如上颚窦,耳下唾液腺,舌下唾液腺皆属之。
狭义的口腔癌,包括口腔内可以看到的所有组织细胞,包括舌,口底,唇,牙龈,口腔颊膜及颚等。[4]
“口腔癌前病”变癌前并不是癌,是指那些临床及组织学有改变并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公认的有白斑、赤斑、粘膜下纤维变性、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上皮不典型增生以及交界痣等。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等也有可能癌变。其中白斑、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凡发现上述病变,应及时就诊。[1]
主要症状相关病变
口腔癌与癌前病变之关系:
许多人都有颊黏膜内侧发生白色溃疡或水泡的经验,常发生於有压力,睡眠不好或饮食习惯改变〈水果不足〉之际,一般二周内会痊愈;如超过二周未痊愈,必须作检查。该部位有60%,可能发生上皮性细胞癌。有些口腔癌会造成外观鼓出来的改变,从眼眶以下到颈部以上的范围都可能鼓出。唾液腺的口腔癌只会从脸上肿出来,不会往内长,有时只在一、二周内即迅速成长,不可误以为只是脸颊发炎而已。口腔癌症状—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口腔黏膜颜色发生变化:
如变白、红、褐或黑且无法抹去。正常的上皮是粉红色偏,出现白色或红色两极化的颜色皆是不正常。如红中带白,则是比较严重的状况,再如舌尖出现深红中带有白色点状,90% 是早期口腔癌。
溃疡:超过二周以上尚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溃疡。
早期症状
口腔癌症状—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1、肿块:口内或颈部有不明原因之肿块(触摸时不一定有疼痛感)。
2、舌头运动与知觉:舌头之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组嚼,吞咽或说话困难,或舌头半侧知觉丧失,麻木,皆应尽早查明原因。
3、颚骨与牙齿:颚骨的局部性肿大,导致脸部左右不对称,有时合并知觉异常,或牙齿动摇等症状。
口腔癌中较常见的一种,约占口腔癌恶性肿瘤的7.1%~15%。下唇比上唇受累几乎多10倍,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50~70岁。下唇癌病人病史里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就是“水疱”,有反复结痂的情况,最后变成一个表浅的出血溃疡。溃疡的四周向组织深处浸润,周围硬结比较重,这过程可以长达数年。乳头状型者,向嘴唇外面生长,多呈翻花状,其周围硬结比较轻。
病理病因1、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印度Trivandrum癌肿中心1982年治疗234例颊粘膜癌,其中98%有嚼烟叶及烟块史。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
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美国Keller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5倍。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
2、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3、异物长期刺激
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4、营养不良
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维生素C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腔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粘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5、粘膜白斑与红斑
口腔粘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期病变。Silveman等报道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7.2年,45例经活检证实为鳞癌(17.5%),经以往报道的0.13%~6%高。因此不论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长及其良性表现,均需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Silverman等还指出癌前变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红斑更危险,其恶变几达白斑病人的4倍。有作者认为红斑实际上已是早期癌,其红色是肿瘤血管生成及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Kramer等报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随4.3年,癌变占15%,且红白斑变比白斑的高5倍。对红白斑病变取活检应尽可能从红斑区取材,此区阳性率较高。[4]
自我检查口腔癌发生初期,往往无痛苦,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或者患者虽然发现一些异常,但希望其能自行消失。口腔癌最好的治疗方法莫过于手术切除。但一般当口腔癌被确诊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此时即使可以手术,也会因手术面积大而对口腔造成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与形态。因此,早期发现就成了治疗口腔癌的重要前提。而自我检查又是早期发现D腔癌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种自我检查应有规律地经常进行。可以一个人对镜检查,也可以请别人帮着检查。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又经常吸烟喝酒的男性及口中戴有不良修复体(假牙)的人,更应定期自我检查,方法如下:
1.检查面部与颈部
在检查颈部时,要尽量向后仰头,查看下颌骨区和颈部有无异常;再用手分别触摸左右两侧的颈部和下颌骨区,试试两侧感觉有无不同。
2.检查唇部
先用眼睛观察上下嘴唇的外侧,再用手触摸。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开下嘴唇检查内侧,最后查上嘴唇内侧。
3.检查牙龈
拉开口唇检查牙龈,并用食指触摸,看是否与上次检查时一样。
4.检查颊部
轻闭嘴,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开,用眼睛观察,同时用手触摸侧颊部,看有无异常。
5.检查舌癌
伸出舌头,用手垫上纱布抓住舌头,观察与触摸舌面,并分别向左右方牵拉舌头,观察舌两侧。
6.检查舌底
将舌尽量上抬抵住膊部,观察与触摸舌底,检查是否异常。
7.检查咽部与上腭
发“啊”音,在光亮处观察咽部;然后头部稍向后仰,观察并触摸上腭部。
在自我检查时发现下述异常时,最好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检查,以确定病因,及时治疗。
(1)有肿块、结节出现;
(2)有白色、平滑式鳞状斑块状出现,
(3)有红色斑块、溃疡、炎症区等症状而且较长时期不能I痊愈者;
(4)口腔中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出血;
(5)口腔中无明显原因的麻木、灼热或干燥感;
(6)说话或吞咽时发生困难或不正常。[3]
治疗方法治疗方式分为: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中药治疗。
早期的口腔癌如未见颈部淋巴转移,则单独使用手术或放射治疗均有不错的治疗成效。
中晚期的口腔癌,较适合使用外科手术合并术后与放射线治疗。
放射线治疗是利用癌细胞对辐射伤害修复能力较正常细胞慢的差异,逐渐减少癌细胞的数目,而正常细胞可藉二次照射中隔时间,把受伤的细胞予以修补,如是肿瘤周围之正常细胞组织,就在可耐受高量放射线的情形下完成治疗,癌细胞则可能在治疗结束时仍有极少量残存,这些残存的癌细胞应已无生殖或分裂的能力,最后这些残余的癌细胞将会随著细胞生命周期的结束而消逝。
预防措施1.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光照,防止引发唇癌。
2.避免吸烟与喝酒。
3.戴假牙的病人,发现假牙下组织有疼痛、发炎,要及时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4.平衡饮食,粗细搭配,合理营养,不喝、吃过烫的水与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组织。
5.拔掉牙齿的残根、残冠(不能修复的牙),配戴良好的假牙,不刺激组织。
6.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经常刷牙。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2]
7.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其他相关哪些人易患口腔癌
口腔癌在全世界是居第六位的常肿瘤,可发生于舌、颊、颌骨、牙周组织任何部位。男性的发生率较女性高1至5倍。
在发展中国家,口腔癌是一大问题。口腔癌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加有关。40岁后发生率急剧上升。随着世界老龄人口的增加,将有更多的老年人处于发生口腔癌的高度危险之中。其危险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由30岁男性的7/10万升至60岁时80/10万。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口腔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口腔癌的危险随着每天吸烟的支数和吸烟的年数而增加。口腔癌发生率的增加与酒的消耗量呈正比。例如:日本男性的消费量比女性高60%,其口腔癌死亡率也更高。不论是男性或是女性,患口腔癌的危险与饮用葡萄酒的相关性是最低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含漱剂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5%,则患口腔癌的危险增加;使用时间长且使用次数多,则危险性增加,尤其使用含高浓度酒精的含漱剂治疗口腔白斑,更易使其发生癌变。
食物与口腔癌
据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因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早期症状如口腔粘膜粗糙等并不明显,患者对此不重视,往往不能及时发觉和主动就医,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喜烫、辣食物者应经常注意自己口腔有无白色的无法祛除的粗糙斑块,若粘膜有粗糙或有异物感或味觉有改变应尽早求医。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2]
五种症状要警惕口腔癌
口腔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专家指出: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