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角闪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氧角闪石(Oxyhornblende)

氧角闪石亦可称作玄武角闪石(Basaltic hornblende),其形成可以藉由普通角闪石(Hornblende)经由热氧化作用形成,造成部分的Fe2+转变为Fe3+,并且让其结构中的(OH)-,被O2-取代,以达到价数的平衡,因此其化学成分的鑑定显示出有较高的Fe3+/Fe2+比值,与较低的(OH, F, Cl)-含量,使其在化学式NaCa2Fe42+ Fe3+ (Al,Si)7 O23(OH)中所佔的比例小于1.0。由于其铁成分为氧化态,因此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红棕色,并具有很强的多色性,并且具有平行消光之特性。氧角闪石目前多产于大屯火山群的安山岩中,亦见于观音山和基隆火山群的安山岩中,根据陈正宏教授的研究显示可能为大陆边缘隐没带附近的钙硷性岩浆来源之产物。

【化学成分】:硅酸盐类矿物,化学式为NaCa2Fe42+ Fe3+ (Al,Si)7 O23(OH) 【物理性质】:

1.晶系:单斜晶系。

2.习性及矿物集合体:多为颗粒状或柱状巨大结晶型态,有时会以纤维状颗粒产出。

3.颜色:棕色、绿色;或黑色。

4.条痕:灰白色。

5.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6.光泽:玻璃至珍珠光泽。

7.发光性:无萤光或磷光。

8.比重:3.2-3.3。

9.硬度:5-6。

10.断口:贝壳状断口。

11.脆性或韧性:具脆性。

12.其他物性(磁性、电性或放射性):无。

【产 状】:氧角闪石产状与普通角闪石类似,几乎都出现于岛弧系列的安山岩中,常与紫苏辉石及斜长石共生。

【用 途】:无特殊用途。

【产 地】:大屯火山群安山岩、基隆火山群之安山岩、观音山的安山岩、大屯山周围海岸重砂、台南沿海重砂、海岸山脉安山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