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生平刘义隆(407~453年),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皇帝(424~453年在位),在位三十年,谥为文帝,庙号太祖。小字车儿。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生于京口。宋武帝刘裕第三子,母亲为胡婕妤,名道安。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

东晋义熙三年(407年),生于京口。五岁时,母亲胡婕妤被父亲赐死。[1]义熙十一年(415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位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

刘裕病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不亲政事,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刘义符,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同时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但是刘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元嘉三年(426年)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429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势倾天下,曾擅杀名将檀道济。元嘉十七年(440年),刘义隆采取断然措施,收杀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罢斥义康,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废义康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文帝怕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

自刘裕放弃关中后,北魏坐大,中原渐遭蚕食。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县)受挫。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亲率大军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在宋朝军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 宋朝国力削弱。元嘉三十年(453年),文帝为太子刘劭所杀,谥景皇帝,庙号中宗,葬长宁陵。宋孝武帝即位,改谥文帝,庙号太祖。

元嘉之治宋文帝在位期间,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他于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江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415 ~453年),“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但元嘉末年,北魏军队在江淮间一进一出,江南地区经过大规模战乱,邑里萧条,版籍大坏,所谓“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文化贡献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士族和劳动人民纷纷南下。在三国、两晋南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南朝统治者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了四个王朝,并使传统文化不但得以保存,而且还有新的发展。刘师培说:“魏晋以后,南方之地学术日昌,致北方学者反瞠乎其后”(《南北学派不同论》),指的就是这一重大转折的开端。

儒学极盛于东汉。伴随着东汉王朝的土崩瓦解,学者们崇尚刑名家的“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魏晋之际玄学盛行,大有“聃(老子)、周(庄子)当路,与尼父(孔子)争涂”之势。玄学思潮代表了士族阶层的利益,其兴衰与士族阶层的兴衰有密切的关联。一般说来,玄学兴盛的时期,都是君权比较衰弱或君权虽然强大但对士族的政策比较温和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士族的力量有左右政局的能力。

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采取了抑制士族、加强皇权的政策,使君主集权制度有所强化。他们一方面要确立、加强皇权,打击强族;一方面又不得不借重士族的声望来提高皇室的威望。他们对玄学清谈及放达的风尚,只是将之作为士族文化的标志加以推崇,在不妨碍大局的情况下对之加以让步。随着君主集权的逐步强化,与之相适应的儒学也逐渐复兴。宋文帝元嘉中,文帝召雷次宗立儒学,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总称为“四学”。宋文帝立儒、玄、史、文四学为官学,实际上打破了玄学在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标志着儒学在南朝开始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宋文帝认为《三国志》过于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为此书作注,《三国志》注完成于元嘉六年(429年)。范晔的《后汉书》也完成于他被贬官的元嘉九年(432年)以后。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是元嘉时期十分活跃的文学家,他们被后人合成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文学作品宋文帝原有集十卷,《隋书·经籍志》录七卷,已佚。存诗三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元嘉七年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

逆虏乱疆场。边将婴寇仇。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覆渖不可食。离机难复收。势谢归途单。於焉见幽囚。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贞柯邮严秋。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愿想凌扶摇。弭旆拂中州。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北伐诗

季父鉴祸先。辛生识机始。崇替非无徵。兴废要有以。自昔沦中畿。倏焉盈百祀。不睹南云阴。但见胡尘起。乱极治方形。涂泰由积否。方欲涤。遗氛。矧乃秽边鄙。眷言悼斯民。纳隍良在己。逝将振宏罗。一麾同文轨。时乎岂再来。河清难久俟。骀驷安局步。骐骥志千里。梁傅畜义心。伊相抱深耻。赏契将谁寄。要之二三子。无令齐晋朝。取愧邹鲁士。

登景阳楼诗

崇堂临万雉。层楼跨九成。瑶轩笼翠幌。组幕翳云屏。阶上晓露洁。林下夕风清。蔓藻嬛绿叶。芳兰媚紫茎。极望周天险。留察浃神京。交渠纷绮错。列植发华英。

《南史》本传《南史》卷二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位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仍遣上讯建康狱囚,辩断称旨,武帝甚悦。景平初,有黑龙见西方,五色云随之。二年,江陵城上有紫云。望气者皆以为帝王之符,当在西方。其年少帝废,百官议所立。徐羡之、傅亮等以祯符所集,备法驾奉迎,入奉皇统。行台至江陵,尚书令傅亮奉表进玺绂,州府佐吏并称臣,请题榜诸门,一依宫省,上皆不许。教州、府、国纲纪,宥所统内见刑。是时,司空徐羡之等新有弑害,及銮驾西迎,人怀疑惧,惟长史王昙首、司马王华、南蛮校尉到彦之共期朝臣未有异志。帝曰:“诸公受遗,不容背贰;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甲戌,乃发江陵,命王华知州府,留镇陕西。令到彦之监襄阳。车驾在道,有黑龙跃负上所乘舟,左右莫不失色。上谓王昙首曰:“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及至都,群臣迎拜于新亭。先谒初宁陵,还次中堂,百官奉玺绂,冲让未受,劝请数四,乃从之。

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皇帝即位于中堂,备法驾入宫,御太极前殿,大赦,改元,文武赐位二等。戊戌,拜太庙。诏追复庐陵王先封,奉迎灵柩。辛丑,谒临川烈武王陵。癸卯,进司空徐羡之位司徒,江州刺史王弘位司空,尚书令傅亮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甲辰,追尊所生胡婕妤为章皇太后,封皇弟义恭为江夏王,义宣为竟陵王,义季为衡阳王。己酉,减荆、湘二州今年税布之半。

九月丙子,立妃袁氏为皇后。

是岁,魏太武皇帝始光元年。

二年春正月丙寅,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奉表归政,上始亲览万机。辛未,祀南郊,大赦。

秋八月乙酉,骠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改授司空王弘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冬十一月庚午,以武都王世子杨玄为北秦州刺史,袭封武都王。

是岁,赫连屈丐死。

三年春正月丙寅,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有罪伏诛。遣中领军到彦之、征北将军檀道济讨荆州刺史谢晦,上亲率六师西征。大赦。丁卯,以江州刺史王弘为司徒、录尚书事。

二月戊午,以金紫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尚书左仆射,豫章太守郑鲜之为右仆射。

戊辰,到彦之、檀道济大破谢晦于隐矶。丙子,车驾自芜湖反旆。己卯,禽晦于延头,送都伏诛。夏五月乙未,以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乙巳,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大且渠蒙逊改为车骑大将军。诏大使巡行四方,观省风俗。丙午,临延贤堂听讼,自是每岁三讯。秋,旱且蝗。

冬十二月,前吴郡太守徐佩之谋反,伏诛。

四年春正月乙亥朔,曲赦建邺百里内。辛巳,祀南郊。

二月乙卯,行幸丹徒,谒京陵。

三月丙子,宴丹徒宫,帝乡父老咸与焉。蠲丹徒今年租布,原五岁刑以下。

丁亥,车驾还宫。戊子,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卒。壬寅,采富阳令诸葛阐议,禁断夏至日五丝命缕之属。夏五月,都下疾疫,遣使存问,给医药,死无家属者,赐以棺器。

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五年春正月乙亥,诏以阴阳愆序,求谠言。甲申,临玄武馆阅武。戊子,都下大火,遣使巡慰振恤。

夏六月庚戌,司徒王弘降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下大水。乙卯,遣使检行振赡。十二月,天竺国遣使朝贡。

是岁,魏神元年,太武皇帝伐赫连昌,灭之。乞伏炽盘死。

六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癸丑,以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为司徒、录尚书事。

三月丁巳,立皇子劭为皇太子。戊午,大赦,赐文武位一等。

夏四月癸亥,以尚书左仆射王敬弘为尚书令,丹阳尹临川王义庆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江夷为右仆射。

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秋七月,百济国遣使朝贡。

冬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星昼见。

十二月,河西、河南国并遣使朝贡。

七年春二月壬戌,雪且雷。

三月戊子,遣右将军到彦之侵魏。

夏六月己卯,封氐杨难当为武都王。

冬十月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戊寅,魏克金墉城。

十一月癸未,又克虎牢。壬辰,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拒魏,右将军到彦之自滑台奔退。十二月,都下火,延烧于太社北墙。

是岁,冯跋死。倭、百济、呵罗单、林邑、呵罗他、师子等国并遣使朝贡。

吴兴、晋陵、义兴大水,遣使巡行振恤。

八年春二月辛酉,魏克滑台。癸酉,檀道济引军还。自是河南复亡。

三月,大雩。

夏六月乙丑,大赦,旱故。又大雩。

闰六月乙巳,遣使省行狱讼,简息徭役。

九年春二月辛卯,诏曰:“故太傅长沙景王、故大司马临川烈武王、故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卫将军华容公弘、征南大将军永修公道济、故左将军龙阳侯镇恶,或履道广深,执德冲邈;或雅量高劭,风鉴明远;或识准弘正,才略开迈。咸文德以弘帝载,武功以隆景业。而太常未铭,从祀阙享,寤寐属虑,永言兴怀。便宜配祭庙庭,勒功天府。”三月庚戌,进卫将军王弘为太保。丁巳,加江州刺史檀道济为司空。

夏五月壬申,新除太保王弘薨。

六月癸未,置积射、强弩将军官。乙未,以征西将军、沙州刺史吐谷浑慕璝为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壬寅,以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为

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

秋七月庚午,以领军将军殷景仁为尚书仆射。

冬十二月庚寅,立皇子绍为卢陵王,奉孝献王祀;江夏王义恭子朗为南丰王,奉营阳王祀。

是岁,魏延和元年。

十年春正月甲寅,改封竟陵王义宣为南谯王。己未,大赦。

夏,林邑、阇婆娑州、诃罗单国并遣使朝贡。

秋七月戊戌,曲赦益、梁、秦三州。

冬十一月,氐杨难当据有梁州。是月,且渠蒙逊死。

十一年夏四月,梁、秦二州刺史萧思话破氐,梁州平。

五月丁卯,曲赦梁、南秦二州剑阁以北。戊寅,以大且渠茂虔为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

是岁,林邑、扶南、诃罗单国并遣使朝贡。

十二年春正月辛酉,大赦。辛未,祀南郊。癸酉,封冯弘为燕王。

夏四月丙辰,诏内外举士。都下地震。

六月,禁酒。师子国遣使朝贡。丹阳、淮南、吴、吴兴、义兴大水,都下乘船。己酉,以徐、豫、南兖三州,会稽宣城二郡米谷百万斛,赐五郡遭水人。

秋七月辛酉,阇婆娑达、扶南国并遣使朝贡。

八月乙亥,原除遭水郡诸逋负。

九月,蜀贼张寻为寇。

是岁,魏太延元年。

十三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三月己未,诛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庚申,大赦。

夏六月,高丽、武都等国并遣使朝贡。秋七月己未,零陵王太妃殂,追崇为晋皇后,葬以晋礼。

九月癸丑,立皇子浚为始兴王、骏为武陵王。是岁,冯弘奔高丽。

十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戊戌,凤凰二见于都下,众鸟随之,改其地曰凤凰里。

夏四月,蜀贼张寻、赵广降,迁之建邺。

冬十二月辛酉,初停贺雪。河南、河西、诃罗单国并遣使朝贡。

十五年春正月,以平东将军吐谷浑慕延为镇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封陇西王。

秋七月辛未,地震。新作东宫。

是岁,武都、河南、高丽、倭、扶南、林邑等国并遣使朝贡。立儒学馆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

十六年春正月戊寅,阅武于北郊。庚寅,进彭城王义康为大将军、领司徒,

以开府仪同三司、江夏王义恭为司空。

夏六月己酉,改封陇西王吐谷浑慕延为河南王。

秋八月庚子,立皇子铄为南平王。九月,魏灭且渠茂虔。

冬十二月乙亥,皇太子冠,大赦。

是岁,武都、河南、林邑、高丽等国并遣使朝贡。上好儒雅,又命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著作佐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言政化,称元嘉焉。

十七年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秋七月壬子,皇后袁氏崩。

八月,徐、兖、青、冀四州大水,遣使振恤。

九月壬子,葬袁皇后于长宁陵。

冬十月戊午,前丹阳尹刘湛有罪伏诛。大赦,文武赐爵一级。以大将军、领司徒、录尚书事彭城王义康为江州刺史,大将军如故。甲戌,以司空、江夏王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十一月,尚书仆射、扬州刺史殷景仁卒。

十二月癸亥,以光禄大夫王球为尚书仆射。戊辰,武都、河南、百济等国并遣使朝贡。是岁,魏太平真君元年。

十八年春三月庚子,雨雹。戊申,置尚书删定郎官。

夏五月壬午,卫将军南兖州刺史临川王义庆、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谯王义宣,并开府仪同三司。甲申,河水泛溢,害居人。

六月戊辰,遣使巡行赈赡。

冬十一月戊子,尚书仆射王球卒。己亥,以丹阳尹孟顗为尚书仆射。氏杨难当寇汉川。

十二月,晋宁太守爨松子举兵反,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

是岁,河南、肃特、高丽、苏摩黎、林邑等国并遣使来朝贡。

十九年夏四月甲戌,上以久疾愈,始奉初祠,大赦。

五月庚寅,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龙骧将军裴方明破杨难当,仇池平。闰月,都下水,遣使巡行赈恤。

六月,以大且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

秋七月甲戌晦,日有蚀之。

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扫毕,拂天节,经天苑,季冬乃灭。

冬十二月丙申,诏奉圣之胤,速议承袭。及令修庙,四时飨祀。并命蠲近墓五家供洒扫,栽松柏六百株。

是岁,蠕蠕、河南、扶南、婆皇国并遣使朝贡。西凉武昭王孙李宝始归于魏。

二十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

二月甲申,阅武于白下。魏军克仇池。

夏四月甲午,立皇子诞为广陵王。

秋七月癸丑,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

冬十月,雷。

十二月壬午,置藉田。

是岁,河西、高丽、百济、倭国并遣使朝贡。自去岁至是,诸州郡水旱伤稼。人大饥,遣使开仓赈恤。

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亥,南徐、南兖、南豫州、扬州之浙江西,并禁酒。辛酉,亲耕藉田。大赦。

二月己丑,司徒、录尚书事江夏王义恭进位太尉,领司徒。辛卯,立皇子宏为建平王。秋八月戊辰,以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九月甲辰,以大且渠安周为征西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

冬十月己亥,命刺史郡守修东耕。丙子,雷且电。

二十二年春正月辛卯朔,改用御史中丞何承天《元嘉新历》。二月甲戌,立皇子祎为东海王,昶为义阳王。秋七月己未,以尚书仆射孟顗为左仆射,中护军何尚之为右仆射。

九月己未,开酒禁。癸酉,宴于武帐堂,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赐馔。日旰,食不至,有饥色。上诫之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尔识有饥苦,知以节俭期物。”冬十二月乙未,太子詹事范晔谋反,及党与皆伏诛。丁酉,免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庶人,绝属籍。

是冬,浚淮,起湖熟废田千余顷。

二十三年夏四月丁未,大赦。

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交州刺史檀和之伐林邑国,克之。

是岁,大有年。筑北堤,立玄武湖于乐游苑北,兴景阳山于华林园,役重人怨。

二十四年春正月甲戌,大赦,赐文武位一等。、夏四月,河、济俱清。

六月,都下疫疠,使巡省给医药。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秋八月乙未,徐州刺史衡阳王义季薨。冬十一月甲寅,立皇子浑为汝阴王。是岁,徐、兖、青、冀四州大水。

二十五年春闰二月己酉,大搜于宣武场。

三月庚辰,校猎。

夏四月乙巳,新作阊阖、广莫二门,改先广莫门曰承明,开阳门曰津阳。

五月乙卯,罢当两大钱。

六月庚戌,零陵王司马元瑜薨。丙寅,加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位司空。

八月甲子,立皇子彧为淮阳王。

九月辛未,以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为左仆射。

冬,青州城南远望,见地中如水,有影,谓之“地镜。”

二十六年春正月辛已,祀南郊。

二月己亥,幸丹徒,谒京陵。

三月丁巳,宴于丹徒宫,大赦。复丹徒县侨旧今岁租布之半,行所经过,蠲田租之半。癸亥,使祭晋故司空忠肃公何无忌墓。

壬午,至自丹徒。丙戌,婆皇国,壬辰,婆达国,并遣使朝贡。

冬十月庚子,改封广陵王诞为随郡王。癸卯,彗星见于太微。甲辰,以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兖二州刺史。

二十七年春正月辛卯,百济国遣使朝贡。

二月,魏军攻县瓠。以军兴,减百官奉禄三分之一。

三月乙丑,淮南太守诸葛阐求减奉禄,同内百官,于是诸州郡县丞尉并悉同减。戊寅,罢国子学。

秋七月庚午,遣宁朔将军王玄谟拒魏,太尉江夏王义恭出次彭城,总统诸军。

冬十一月丁未,大赦。

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咸荷担而立。

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始议北侵,朝士多有不同。至是,帝登烽火楼极望,不悦。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庶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在予过矣。”甲申,使馈百牢于魏。

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太武帝自瓜步退归,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徐、豫、青、冀、二兖六州杀略不可胜算,所过州郡,赤地无余。

二月甲戌,降太尉、领司徒江夏王义恭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壬午,幸瓜步。是日,解严。

三月乙酉,车驾还宫。丙申,拜初宁陵。大旱。

夏四月癸酉,婆达国遣使朝贡。己卯,彗星见于昴。是月,都下疾疫,使巡省给医药。

五月乙酉,亡命司马顺则自号齐王,据梁邹城。丁巳,婆皇国,戊戌,河南国,并遣使朝贡。戊申,以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徐湛之为左仆射,护军将军。壬子,彗星见太微中,对帝坐。

秋七月甲辰,进安东将军倭王绥济为安东大将军。

八月癸亥,梁邹平,斩司马顺则。是秋,猛兽入郭内,为灾。

冬十月癸亥,高丽国遣使朝贡。

十一月壬寅,曲赦二兖、徐、豫、青、冀六州,徙彭城流人于瓜步,淮西流人于姑孰,合万许家。

是岁,魏正平元年。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诏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赦赡。

二月乙卯,雷且雪。戊午,立皇子休仁为建安王。、三月壬午,大风拔木,都下火。

夏四月戊午,诃罗单国遣使朝贡。

秋七月壬辰,改封汝阴王浑为武昌王,淮阳王彧为湘东王。丁酉,省大司农、太子仆、廷尉监官。

九月乙亥,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封河南王。

冬十一月壬寅,扬州刺史庐陵王绍薨。

十二月戊辰,黄雾四塞。辛未,以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录尚书如故。

是岁,魏中常侍宗爱构逆,太武皇帝崩。乃奉南安王余为帝,改元为承平。后又贼余。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尚书陆丽奉皇孙,是为文成皇帝,改元曰兴安。

三十年春正月乙亥朔,会群臣于太极前殿。有青黑气从东南来,覆映宫上。

戊寅,以司空、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为司徒、中军将军、扬州刺史。壬午,以南徐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戊子,使江州刺史武陵王骏统众军伐西阳蛮。

二月甲子,元凶劭构逆,帝崩于合殿,时年四十七。谥景皇帝,庙号中宗。

三月癸巳,葬长宁陵。孝武帝践阼,追改谥曰文帝,庙号太祖。

帝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加以在位日久,惟简靖为心。于时政平讼理,朝野悦睦。自江左之政,所未有也。又性存俭约,不好奢侈。车府令尝以辇棨故,请改易之;又辇席旧以乌皮缘故,欲代以紫皮。上以竹棨未至于坏,紫色贵,并不听改。其率素如此云。

后妃子女皇后

文元袁皇后袁齐妫

后妃

潘淑妃

路淑媛路惠男孝武昭路太后

沈婕妤沈容姬明宣沈太后

殷修华

陈修容

江修容

吴淑仪

高修仪

曹婕妤

谢容华

杨美人

邢美人

蔡美人

董美人

颜美人

陈美人

荀美人

罗美人

太子 刘劭,袁皇后生

始兴王刘浚,潘淑妃生

孝武帝,刘骏,路淑媛生

南平穆王刘铄,吴淑仪生

庐陵昭王 刘绍 高修仪生 出继庐陵孝献王义真

竟陵王刘诞,殷修华生

建平宣简王刘宏,曹婕妤生

东海王刘祎,陈修容生

晋熙王刘昶,谢容华生

武昌王刘浑,江修容生

宋明帝刘彧沈婕妤生

始安王刘休仁,杨美人生

山阳王 刘休佑,邢美人生

海陵王刘休茂,蔡美人生

鄱阳哀王 刘休业,董美人生

临庆冲王 刘休倩,颜美人生

新野怀王 刘夷父,陈美人生

桂阳王刘休范,荀美人生

巴陵哀王 刘休若,罗美人生

长城公主第五女

临川长公主刘英媛第六女

新蔡公主刘英媚

东阳献公主刘英娥

寻阳公主

文帝年表公元407年,刘义隆出生。

公元424年,刘义符被废,刘义隆被召回建康即位。是为宋文帝。

公元426年,刘义隆将徐羡之,谢晦二人的叛乱平定,收回朝政大权。

公元451年,刘义隆诛杀兄弟刘义康,揭开了刘宋王朝骨肉相残的序幕。

公元453年,刘义隆被儿子刘劭杀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