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龙镇乡镇概况
三龙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西南部,系景德镇市和浮梁县城郊区,镇政府所在地三龙街距景德镇市区10公里,距浮梁县城7公里,三龙镇东邻浮梁镇,南接洪源镇,西毗浮梁县黄坛镇、波阳县,北连蛟潭镇。
截止到2009年4月,三龙镇下辖5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有2400余户农户,总人口10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87人。域内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77亩,山林面积8.3万余亩,主要盛产优质稻、草莓、茶油、木材等。
镇政府内设党政办(增挂计生办),经济发展办(增挂安监站)、财经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五个职能部门,行政编定22名,截止到2009年3月实有行政编干部17人。事业单位设有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所、农村社会事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4个,事业编共定编23名,实有事业编干部16人,镇配备党政领导10名,(其中:党委委员7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5名;政府配备镇长1名、副镇长3名、镇长助理1名)。
据勘探,三龙镇地下瓷土矿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在10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少量金、银、铁等金属矿产资源。座落于杨家盘溪自然村的宋太子中允王仲舒祠堂,系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有小Ⅰ型水库二座,此处风景优美、古木参天、水面宽广,系旅游、观光、垂钓、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地理交通
境内属丘陵山地,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丘陵起伏,中部为河谷地带,最高海拔432米,西河流域发源于波阳青溪支流,交叉经过镇境,万寿山小河与西河饶三龙汇入昌江,
境内有206国道、龙港公路和“三大”公路三条主干道,206国道纵贯南北,龙港公路与“三大”公路横亘东西,景鹰高速穿境而过,与邻近的九景高速、景婺黄高速、罗家机场、昌江水道构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枢纽网络,便利的交通优势拉近三龙同市区、县城的距离,形成了十分钟经济圈。
经济建设
特色农业: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优化,大棚草莓、西瓜、吊瓜等特色农业种植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一大新亮点,三龙镇已成为闻名瓷都内外的“草莓、吊瓜之镇”。
工业经济:工业企业有德龙陶瓷公司、赣森绿色食品公司、鑫谷米业公司三家龙头骨干企业。2007年通过招商引企,引进广东佛山金意陶、乐华两家国内知名建陶企业落户到三龙陶瓷工业基地投资办厂,此两家企业总投资24亿元,建36条生产线,到2009年初金意陶一期工程已建成生产线2条,乐华一期工程建成了4条,此6条生产线达产达标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45亿元,创外汇1.5亿美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8000余人,创利税1.5万元。2008年广东佛山罗宾汉陶瓷有限公司落户在三龙工业园,第一期投资3亿元,2009年3条生产线建成投产。
基础设施
到2009年初,三龙新街小城镇建设已成雏形,新建了商住楼80余幢,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餐饮、批零、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迅速,行政服务、学校、金融、医疗、电力、通信等功能覆盖全镇,尤其是2009年新建成的220千伏和35千伏两所变电站为三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2]
机关效能建设
为扎实有效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提高为公众服务效率,树立政府廉政形象,2009年3月,浮梁县三龙镇制订了《政府内务管理制度》,该制度从生活细微入手,对工作纪律、节俭廉洁、为民服务等作了严格规定。
该镇还于2009年2月11日召开了全镇机关干部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制订了“实施方案”,要求从九个方面改进,规范和提高机关效能,以五个围绕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围绕项目推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围绕小城镇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三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四是围绕重点企业服务推动配套企业落户;五是围绕效能年活动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为全面建设“经济强镇、工业重镇、特色名镇”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1]
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概况
三龙镇地处大丰市东北部、斗龙港入海口,为江苏省中心镇。截止到2007年,辖1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2个办事处,总面积15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54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7亿元,财政收入18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48元。三龙镇东依国家一类口岸——大丰港,西临204国道、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距盐城机场仅20公里,陈李公路贯穿全境。
自然环境
三龙镇海滨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肥雨沛,物产丰饶,挟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和丹顶鹤保护区于两翼,传说神奇的斗龙港,“地球之肾”美誉的滩涂湿地,星如棋布、布光潋滟的万亩池塘,海滨渔村特色的斗龙庄园,令人兴致盎然,流连忘返,是理想的的人居佳境。
经济建设
三龙镇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明显。截止到2007年拥有各类企业410多家,其中定报企业13家。农业龙头企业宝龙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加工基地,大丰市海洋捕捞公司建成紫菜养殖、加工基地,紫菜产品享誉海内外。虹达公司享誉苏北丝织行业。年产皮棉20万担,优质啤酒大麦2.5万吨,生猪养殖16万头,蛋肉禽养殖320万羽,各类水产品2.8万吨,并初步形成棉花——纺织——服装、蚕桑——丝绸——服装、水产养殖——捕捞——加工三大一体化支柱产业。以白菜、青椒、冬瓜、西瓜为主的特经蔬菜生产基地也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到2007年,集镇现代通讯、金融服务、宾馆饮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实施镇村公路硬化通达工程,实现镇村交通大循环,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类社会事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