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蚧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类地位硕蚧科(Margarodidae;margarodid scale)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Coccoidea)的1科。通称硕蚧。

种属分布该科昆虫全世界已知约有76属307种,中国已知约14属,26种。分布于全世界各大动物区,在寒带或温带适宜的纬度上有些种类猖撅为害。在中国分布于北方各地。

形态特征硕

蚧是一类具腹气门、触角较发达、无肛环,或有肛环而无肛环刚毛的大型或微小蚧虫。该科雌成虫大小变化多样,大多数种类是蚧总科中体型较大的类群,但也有体长仅几毫米的小型种类。雌成虫通常体节明显。触角发达,多达11节。足正常或退化,跗节1节,少数2节。爪下表面常具小齿,爪冠毛顶端尖锐,比爪稍短,或顶端膨大为球形,比爪稍长。有的种类爪冠毛密集,似缨状饰物。腹气门2~8对。腹气门的存在是该科蚧虫的重要分类识别特征,但也有少数种类腹气门退化。通常具腹裂1~6个。肛门有发达的肛筒。其基部有圆盘状孔框或硬化框。如无肛筒,则肛门全部或局部为多少硬化的环所包围,但硬化环无刺毛,可以此与粉蚧科等其他具肛环的科相区别。背腹两面常具圆盘状腺,构造多样。无管状腺。虫体具许多刺或发达的毛。雄成虫具单眼和复眼,有的种缺复眼。翅1对,平衡棒具各种形状。有的种翅和平衡棒皆退化。在腹部倒数第2节上,大多数种类具有成群或成列的管状腺,生活着的雄成虫由此腺体分泌出一束或数束白色蜡质尾丝。

生活习性这类蚧虫有一部分生活在地下,寄生于植物根部。若虫期分泌蜡质物结成包囊,包囊常具色彩,酷似珍珠,故有“珠蚧”之称。古时,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南非的许多土著以此制成各种装饰品。多数种类生活在地上,有些种类若虫期生活在地下,成虫期出土,到地面上活动。

主要属该科常见有松干蚧属(Matsucoccus)、 瘿硕蚧属(Xlococcus)、毛爪硕蚧属(Steinelia)、祥硕蚧属(Kuwania)、硕蚧属(Mararodes)珠硕蚧属(Neo-mararodes)、胭硕蚧属(Porphrophora)、软硕蚧属(Marchalina)、硬硕蚧属(Pseudospidoproctus)、草履硕蚧属(Drosicha)、吹绵硕蚧属(Icera)、白硕蚧属(Crueriniella)12个属。[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