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胎珐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钛胎珐琅,属于珐琅制品中的新品种,其胎是使用金属纯钛制成。

因钛金属的俱多优良性能,例如,钛不易氧化生锈,耐腐蚀能力非常强,重量轻而强度高,对人体无害,是亲人体金属,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所以钛金属一出现,便很快在珠宝饰品中大量使用。

钛与珐琅的结合应属绝配。钛胎珐琅制品相对于其它金属胎珐琅制品具有更大的优点——

钛胎珐琅的珐琅彩与钛金属密着非常牢固,相比其它珐琅制品更耐撞击、不易碎裂。甚至将钛胎珐琅从几层楼高的地方仍到地下也毫发无损,解决了一般珐琅制品易碎不耐撞击的缺点。钛胎珐琅比铜胎等其它金属胎珐琅色彩更鲜艳,光泽感更强。且钛珐琅烧成后不用像铜珐琅那样需要电镀。只需打磨抛光即可。钛金属重量很轻,可以做成大件饰品,很适合珐琅饰品夸张大气的特点。

珐琅,英文名叫“enamel”,在中国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在日本叫作“七宝烧”。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三种。画珐琅属于珐琅工艺中的一大类,并且是珐琅制品中工艺难度及级别最高的门类。

珐琅制品是使用金、银、铜、钛等金属制成胎骨,然后将石英、长石、氧化金属等无机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彩釉质颜料绘饰于金属胎上的凹坑处,然后至入高温窑炉中经800度高温炉火反复烧结而成。其间要不断绘彩不断入窑烧结达十数次几十次甚至百多次,直到各色烧成呈色,最后才出炉一件精美的珐琅制品,工艺制作程序分为:设计、制胎、绘彩、烧彩、打磨、抛光。历时长,费工费力,并且报废率相当高!

珠宝饰品及钟表中应用最多的是画珐琅,画珐琅起源于西欧法国,于16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广东称作“烧青”。广东画珐琅与北京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遥相呼应,各领风搔。成为中国特种工艺中的两块瑰宝,享誉中外!

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不失光。珐琅艺术表现力很强,型、色、光三者俱佳!珐琅饰品及珐琅腕表有如将一幅精美的画微缩后随身配戴,且永不褪色,历久弥新!既实用、又保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