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交通]成武县党集乡位于成武县城北5公里处,东经ll5。57',北纬35。0l',版图面积63.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人口3.5万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鱼河北支东西穿过,刘池堂引沟纵贯南北;成田公路斜贯全境,德商公路贯穿南北,张党公路横跨东西,西临京九铁路,南靠陇海线,北有嘉祥机场,东靠105国道;有线电视、通讯、电力等网络及柏油路纵横交错覆盖全乡。
[经济] 党集乡地理位置优越,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业以小麦、玉米、棉花、桑蚕、大蒜、辣椒、瓜果生产为主;工业以化工、机械制造、木材深加工、蔬菜冷藏加工为主。
近年来,党集乡桑蚕生产、畜牧养殖、良种繁育、农副产品深加工快速发展,投资5500万元的天润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的盛祥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成银面粉等项目已具规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尤其与中国棉花研究所联合创办,固定资产在2000万元的双福种业有限公司,其繁育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鲁西南最大的优质棉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城镇建设]党集乡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乡党委、政府确立了新的城镇建设理念,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的原则,市场经营与盘活内部资产相结合,在乡驻地率先实施 “美、绿、亮、硬”工程,完成德商公路景观建设,乡驻地安装了高标准路灯100盏,沿德商、成田、张党公路两侧已规划建设了面积为1500余亩的三个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乡土名人]
魏传经,男,1931年3月生,党集乡张石店村人。山东省成武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51年,魏传经从成武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成武县文化馆工作, 收集民歌370首,其中《包楞调》、《花蛤蟆》、《花开蜜蜂来》等参加过1963年和1983年 山东省民歌会演和演唱会,上海唱片厂灌制了唱片。
包楞调是流行在成武县的民间歌曲。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
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调,64段词由一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1963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菏泽地区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杂志同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第二年5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音乐界人士纷纷发表评论。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原籍菏泽的彭丽媛把包楞调带入北京后,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时演唱,并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
崔传义 1944年12月生,山东成武县党集乡张石店村人。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曾在安徽省滁县地区工作11年,在那里参加了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农村改革。此后调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1987年到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1990年转入国务院了展研究中心。
崔传义一直致力于研究三农工作。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作者对农业经营制度、批发市场、农村技术革命、农业保护与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多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著有《中国农民流动观察》,合著《中国县市改改革纵横》、《中国农业服务模式》、《农民就业与中国现代化》、《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