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熊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菜名】扒熊掌

【菜系】豫菜

【菜品介绍】熊掌为黑熊或棕熊的足掌,经干制而成的。熊掌多连皮带毛,并有前后掌之分。前常较小,长约15~20厘米,掌花明显,胶质多,掌面较宽肉质较香,气腥不臭。后掌较长,长约20~30厘米,掌花不明显,掌面较窄,气腥略臭,质量不及前掌。其品质以宽大、厚实、身干、气腥而不臭者最佳。

红楼梦》第53回“乌进孝进租”时的进物单上,有“熊掌二十对”的记载,此处熊掌即为“扒熊掌”,烹制后独具特色,深受美食家欢迎和赞赏。

【特点】汁白肉烂,味厚挂唇,为八珍之一。

【主料】熊掌1对

【辅料】冬笋片25克,大香菇1个,菜心100克。

【调料】料酒15克,味精2克,盐水7.5克,白汤500克,大油100克。

【做法】1.水发与火发

水发:先用温水将熊掌泡7天,中间要经常换水,并保持水的温度。泡透后,用碱水涮去污物,裁去油膘,换水用小火焖煮。煮到毛能拔掉时捞出,先去大毛,再用镊子拔去小毛(注意不使毛断在肉内),搓去黑皮,揭去脚掌硬皮,然后再用开水煮。见掌壳翘起,把壳爪去净,剔出骨头。放入盆内,对入毛汤,放入姜片、葱段,上笼蒸烂。

火发:先将熊掌的毛稍微剪短,用温水泡软,用黏土掺碎麦秸 和成不软不硬的泥,顶毛将熊掌糊严。将木炭燃着,扒个坑,将熊掌放入,用木炭盖严,烧约两个小时。见泥发红,取出晾凉,将泥去掉,放入热碱水中洗净,用热水浸泡,然后用小火焖煮几小时。见熊掌回软捞出,拔净残留的毛,揭净掌心的硬皮,搓净黑皮,再放开水内继续发制。掌壳翘起后去掉,每开氽煮一两次,每次都要氽透,直到没有脏味为止。见熊掌完全回软胀起,将骨剔出,放入另一盆内,添入毛汤,放入葱、姜,上笼蒸烂,将汤滗出。另添毛汤,放入葱、姜,再上笼蒸透,即可使用。

2.烹饪

将发好的熊掌片成2.5厘米宽、7厘米长的卧刀片,用汤杀一下;菜心一破四牙在开水锅内蘸一下,备用。香茹裁成蝴蝶形,放在锅垫中间;冬笋摆在四角,片好的熊掌面朝下,顺中间先铺一行,然后再铺两边,将其碎的全部垫底,用盘扣住。 锅放火上,下入大油,油热下入 白汤、盐水、料酒,把铺好的锅垫放入锅内,小火扒10分钟后,把盘揭掉,加入味精,再用漏勺将锅垫托出,扣在扒盘内,用菜心裙边。再将锅移至旺火上,待汁收浓,起锅浇入盘内即可。

【营养成分】成分名称 含量

水分(克) 63.9

能量(千卡) 204

能量(千焦) 987

蛋白质(克) 27.3

脂肪(克) 8.8

胆固醇(毫克) 95

维生素A(毫克) 9

视黄醇(毫克) 10

硫胺素(微克) 0.02

核黄素(毫克) 0.11

【健康功效】熊掌是一种滋补品,有除风健脾胃、御风寒、益气之功效,是我国古代八珍之一。熊掌含有脂肪43.9%,粗蛋白55.23%,总氮为8.83%,灰分为0.94%,蛋白质水解产生17种氨基酸,前、后掌各部位氨基酸总加和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真皮>表皮>皮下结缔组织.前掌略高于后掌,但无明显差异.表皮氨基酸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亮氨酸、天门冬氨酸。熊掌味美和丰富营养,与所含多种氨基酸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熊掌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是一种名贵的大补食品。《日华本草》记载熊掌“食之可御风寒,益气力,《医学纂要》上也有熊掌能“滋补血气,祛风去痹”的记述。

【食用要忌】吃完后不宜马上喝茶,也不宜边吃边喝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