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芳,女,白族,扬琴演奏家。1961年5月12日生于云南大理。1978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扬琴演奏专业。学习上的刻苦、艺术上的灵性使其在学校时就不凡而超群,在此其间曾师从刘希圣、周秀珠等多人学习,不同的风格拓宽了对扬琴的深入了解,敏锐的音乐感受使其在学生时期就摆脱了繁难技术的羁袢,脱颖而出,提前进入了艺术表现的天地,曾多次参加省一级的各种文艺、庆典演出,因表现突出,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即留校任教,87 年晋升为讲师。同年,慕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国扬琴东北流派传人王沂甫教授之名,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演奏与教育专业,师从王教授攻读研究生课程,除在扬琴上继续深造外,还在哲学、音乐学、音乐美学、和民族音乐学方面潜心学习,理论和艺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演奏也因之获益,逐渐进入自我风格的境界。1989年在西安举办了硕士毕业生毕业独奏音乐会,获得极大成功,与之合作的交响乐团、教师民乐队都给于很高的评价。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扬琴文化内涵的探寻》被认为是“探索了中国扬琴理论研究的新途径”。
1990年与云南民族室内乐团合作,在其故乡春城——昆明市再次成功的举办了《赵艳芳扬琴独奏音乐会》引起轰动,云南省各新闻媒体均作了大量报道,电台、电视台连续作了专题转播,评价其演奏是“动则风发,声如金石”;“如清风、如闲云、如烟如霞,如幽泉曲流……”音乐界人士归纳这场音乐会为“三个第一”: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的白族女性演奏家;第—个专修音乐演奏拿到硕士文凭的云南人;第—个在云南以个人名义举办独奏音乐会的女性。
1991年参加中国第三届艺术节,所担任的扬琴独奏节目出色的展示了中国扬琴的音乐魅力,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
1993年调入厦门大学任教,94年在厦举办第三次《赵艳芳扬琴独奏音乐会》,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民族音像制品行销处于低谷时,厦门音像出版社1995年仍出版发行了其演奏专辑《皓腕凝霜雪》。
1997年发起并组建厂福建省第一个民族器乐学会——《厦门市扬琴学会》并任会长。其学生在华东区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奖后,被组委会授予“优秀教师”奖。为扬琴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现任厦门大学音乐系副教授、厦门市思明区政协委员、福建省音协民族器乐考级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考级委员会考评专家、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厦门市音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学会会员。
主要学术成果:
先后举办个人独奏专场音乐会——西安、昆明、厦门(89、90、94)
论文:
1、《从“摆时摆”看怒江傈僳族音乐的原特色》(90年《交响》第一期)
2.《论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92年《交响》三期)
3.《中国扬琴文化内涵的探寻》(94年《中国音乐》一期)
4.《再论中国扬琴的文化内涵——世界性和中国品格》——中国音乐学会2001.第一期
5.《中国民族乐器漫淡——从“洋琴”到“扬琴”》
6.《“呼吸”的理性把握——论教学中乐感的训练》——台湾乐刊《乐览》2000.5
7.《扬琴教学中有关音色的几个问题》,
编辑教材:《扬琴基础教程》(87年于云南艺术学院)
《中国扬琴演奏专业教程》
音像制品:
《皓腕凝霜雪》——赵艳芳扬琴独奏音乐会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