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系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首先提出。它往往随农业社会的起源和农业文化的传播而形成,主要有:①拥有具备集约农耕条件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地理区域;②具有若干种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配合。如旧大陆的东南亚和印度河盆地,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新大陆的墨西哥高原玛雅文化区。文化源地的变迁与文化扩散相联系,具有地域上的延续性。随着人类出现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人们由于从事金属工具改良、棉纺织业和冶金业等活动而发展了艺术、科学和创造力,使传统的农业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据此,索尔认为现令物质技术发达的许多文化类型,都会在自然景观上留下“人文景观”的痕迹,皆可追溯其农业文化的发端地。如中国北方文化源地的传统农艺和家畜驯化技术,后来向整个远东地区扩散和传布;埃塞俄比亚的粟、高粱等种子沿尼罗河上溯抵埃及,又越过红海和亚丁湾传入阿拉伯半岛;新大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文化源地的热带栽培技术传遍南美和加勒比海区域。因此,可从已知的与自然景观有关的现象如植物驯化技术着手,再现文化源地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