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疾病名称:非特异性外阴炎
疾病分类:妇产科
外阴炎就是外阴的皮肤或粘膜所发生的炎症病变,如红、肿、痛、痒、糜烂等。
临床表现1、急性炎症:
患者先感到外阴不适,继而出现瘙痒及疼痛,或有灼热感,同时可出现外阴部位(包括大、小阴唇,阴蒂)皮肤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
2、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
疾病描述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于阴道内,形成正常阴道菌群。需氧菌包括: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兼性厌氧菌有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厌氧菌包括捎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和动弯杆菌等。此外还有支原体及念珠菌。阴道与这些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阴道环境影响着菌群,菌群也影响阴道环境。正常阴道中乳杆菌占优势,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 虽然有外阴及阴道的防御机制存在,但由于外阴前与尿道毗邻,后与肛门邻近,易受污染;外阴及阴道又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各种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此外,虽然阴道内菌群为正常菌群,但当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或各种原因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
症状体征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排便时加重。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癣样变。
疾病病因外阴与尿道、肛门临近,经常受到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的刺激,若不注意皮肤清洁易引起外阴炎;其次糖尿病患者糖尿的刺激、粪痿患者粪便的刺激以及尿瘙患者尿液的长期浸渍等;此外,穿紧身化纤内裤,导致局部通透性差,局部潮湿以及经期使用卫生巾的刺激,均可引起非特异性外阴炎。
治疗方案1、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若发现糖尿病应治疗糖尿病,若有尿瘘、粪瘘应及时行修补术。
2.、局部治疗
可用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此外可选用中药苦参、蛇床子、白癣皮、土茯苓、黄柏各15g,川椒6g,水煎熏洗外阴部,每日1—2次。急性期还可选用微波或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疾病预防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换内裤,穿纯棉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安全提示1、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清洁外阴部,内裤应柔软透气并经常清洗晾晒,保持外阴部的干燥情洁;
2、内衣裤与其余应分别洗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居住地应通风、保持清洁,防止因潮湿导致至病菌大量滋生;
4、性交、洗澡等应注意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5、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中医良方方一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0)1983年
[配方]蚤休、土茯苓、苦参各90克,黄柏、大黄各45克,龙胆草、萆薢各30克,枯矾1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外阴。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适用于外阴炎。
方二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0)1982年
[配方]蛇床子、百部、苦参、川黄柏各等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外阴、阴道。每日熏洗1-2次。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用于外阴炎、阴道炎。
方三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配方]金银花、红花、五倍子、蒲公英、鱼腥草各30克,生黄柏、川黄连各15克。
[用法]上药水煎后过滤取汁,倒入盆内先熏后洗局部。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于热毒较盛的外阴炎,如脓肿、湿疹。
方四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配方]鹤虱30克,苦参、狼毒、蛇床子、归尾、归尾、威灵仙各15克。
[用法]上药放入清水煮煎后,过滤去渣取汁,倒入盆内,先熏后洗外阴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功效]杀虫解毒。适用于外阴炎。
方五
[来源]《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配方]艾叶15克,白矾6克。
[用法]上药水煎,熏洗患部。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
[功效]燥湿止痒。适用于外阴炎。
方六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配方]苦参、生百部、蛇床子、白头翁、土茯苓、黄柏各30克。
[用法]上药煎水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功效]燥湿止痒。用于外阴炎、外阴湿疹、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