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峪乡北沟村摩崖石刻,位于北京怀柔(县城西北20公里)沙峪乡北沟村北山沟内北沟村与庄户村交界处,均为阴文,正书,共9处,分布在长约3公里的山沟内,由沟口往北依次刻
1“警心慎辔”,横刻,右首有竖刻的“辛丑”二小字;
2“观澜”(竖刻)二大字,其左有“怀野”二小字;
3“秦皇旧址”(横刻),“李逢时书”四小字;
4“秦皇旧址”(竖刻);
5“亟关逊(弥?)险”(竖刻);
6“名关”(竖刻),其左刻“少山”二小字;
7“无限华夷”(竖刻),其左刻“怀野”二小字;
8“苍岩翠柏”(横刻),其右首竖刻“万历壬寅春”等小字,其左下有竖刻的“李逢时书”四小字;
9“如堆”,署名“少山”。现第1处已不存,余完好。此处原为“擦石口堡”、“擦石口关”,关口现塌废,摩崖石刻应为明代官员多次视察边关时所题。
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徐自强、吴梦麟在他们的新著《古代石刻通论》中认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这里的摩崖石刻是专指文字石刻。在论述石质造像时,又提到了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