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台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位于宁德城东郊,海拔246米,山顶有观海楼,宁德全景尽收眼底。登山途中还有许多健身器材,可供老人小孩锻炼身体。近观海楼时有座日月太,是用石头做城的一面镜子,一面为日字,另一面为月字,站在台上就可尽情眺望远处高峰。

据《宁德县志》记载:镜台山在县郭正北,与南面的玉女峰对峙。前人嫌其低,建金仙塔于山上,取县治的左辅右弼相配之意,即名金仙山。后塔崩,至清乾隆32年(1767),重建镜台于旧塔址因此又称镜台山,台高2丈1尺,方围9丈有余,中竖擎柱,置石镜于上,南面书“日”字,北面书“月”字。台的四周镶嵌有正楷繁体“万古长明”四个字。可见,倡建者的立镜鉴人的意图很清楚。他不仅要镜鉴城内的平民百姓,还要镜鉴由此门户出入的官员与行商坐贾者。从石镜面对的白鹤岭古官道和东湖塘船码头两大水陆通衢,即可说明这一问题。从镜的整体看,是个山字型镜,加上文字,寓意为“日月山川”。石镜为何以“南日北月”坐向刻字,依据是伏羲先天八卦定位:正南夏至为乾位;正北冬至为坤位。乾坤定天下,日月相消长。代表心祭太阳。还有,那圆形的镜和方形的台也非偶然凑合,而是按照我国古代宇宙论“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设计。再看镜边雕刻隐约的花草,不就表示着天盖之中的大地吗?而镜两边像活动眼的装饰,形成可旋转运动之势,不也就反映出天旋地转的规律吗?这正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显见立镜目的在于鉴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