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灼艾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品简介

【名称】宋欧阳修灼艾帖

【类别】中国书法

【作者】欧阳修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书帖,纸本,册页,纵:25cm,横:18cm,行楷书,6行69字。

释文“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作品赏析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

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大家,影响波及王安石、苏东坡等,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学书主张,为苏轼继承和发扬。他早年学虞世南,后“以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推崇颜真卿,喜柳公权“锋芒俱在”。欧阳修传世墨迹尚有几件,此“灼艾帖”为其中之一。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此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苏轼说的“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和“笔势险劲,字体秀丽”,可说是搔到痒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