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宋欧阳修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册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释文:
修启。修以襄病余生。蒙上恩宽假。哀其恳至。俾遂归老。自杜门里巷。与世日踈(疏)。惟窃自念。幸得早从当世贤者之游。其于钦向德义。未始少忘于心耳。近张寺丞自洛来。出所惠书。其为感慰。何可胜言。因得仰诇起居。喜承宴处优闲。履况清福。春候暄和。更冀为时爱重。以副搢绅所以有望者。非独田亩垂尽之人区区也。不宣。修再拜端明侍读留台执事。三月初二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母亲重视教育,但因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便以荻草代替毛笔,在地上教他习字。由于他敏悟过人,又勤奋向学,不但诗文备受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也成为一代名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书法家。
欧阳修善写楷书。苏东坡(1036-1101)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这段话不但明白地指出欧阳修的书法面貌,也同时赞誉了他的仪表风范,真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这件尺牍又称「上恩帖」,是欧阳修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这件作品,除了东坡先生所指出的:「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外,还可以见到横细直粗,以及撇笔枯长等笔画线条特点。全作的用笔精谨,点画之间,一丝不苟,充份反映他重视法度的性格,是他书法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