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城是专门设置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卫星城。建设科学城既可减轻大城市拥挤程度,也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发展,便于利用大城市的社会环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情报资料。集中设置科研和高教机构,利于加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和满足对外部环境质量的共同要求。世界代表性的科学城有20世纪50年代末建设的苏联新西伯利亚市科学城和70年代建成的日本东京都的筑波等。科学城的特点是:①主要功能结构有科研与生产区、居住小区、公共商业中心区和大型绿地区等。其中科研机构、高等及中等专业院校、设计院和实验工厂等建筑区占卫星城的大部分面积(在筑波约占建成区面积的60%)。科研高教区内部,各单位根据彼此间的联系及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再分片配置,如在城市公共中心设置理论研究性科研机构和大学,在城市边缘地带设立试验工厂的研究所等。它们与居住区间用绿地隔开;②为保证科研与高等教学活动高质量地进行,需有良好的环境和市政设施。尽可能与水体、森林等自然环境相结合;③人口规模不大,基本人口虽占大多数,但流动人口多。城市人口一般只有数万至十多万人。居民的劳动和文化生活联系可采取步行方式。美国学者哈里斯(C.D.Harris)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城市分类的研究中,把拥有大学注册人数占本市人口25%以上的城市称为“大学城”;④离中心城市不甚远,如新西伯利亚至科学城为28公里,筑波至东京5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