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事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每事问

读 音 měi shì wèn

解 释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

出 处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典 故 孔子,名丘,出生于邹县(今山东曲阜东南10里西邹集)。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县官,所以他被称为“邹人之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我的学问是通过勤奋刻苦学习得到的。”

孔子非常虚心好学,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总是诚心诚意地向别人请教。

一次,孔子到太庙——国君的祖庙里去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

“每事问”此成语便出于此。

示 例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每事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