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分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聚落分类是指在聚落地理研究中,从特定的需要出发,选择对聚落的形成、发展、结构和职能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一项或几项特征为基础,并采用适当指标对聚落进行划分。它对研究聚落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和建立合理的聚落体系有重要作用,并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和城乡规划的依据之一。聚落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初,首先将聚落划分为乡村和城市,然后再分别进行分类研究。每个聚落都有自己的起源、历史发展、地理条件、形态结构及职能特点,故难以制定一个包括各类因素的综合分类系统。通常多按职能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自1921年美国奥罗休(M.Aurousseau)提出城市型聚落的定性描述分类后,聚落分类经历了一般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分类等过程。6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聚落(尤其是城市)认识日益加深,各种统计资料日臻完善,分类方法不断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聚落分类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而定量分析又从运用一种指标发展为运用多指标、多变量分析。 目前应用较广的多变量分类一般采用因 子分析方法,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众多 的变量压缩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合成变 量(称作“因子”)。按各城市对这些因子 的得分,再通过聚类分析,把最相似的城市归为一类(城市型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具体分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