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重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mean pointer centre)。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此概念源于力学。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就是人口重心。故可将地区总人口看成为集中在人口重心点上的一个人口总体。由美国学者沃尔克(F.Walker)于1874年首先使用这个概念,可提供某地区人口分布的简明、概括而又准确的印象,并可表明地区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或中心区位。人口重心的计算完全仿照重力的分解与合成法则进行。假设某地区包含i个子区,各子区人口数为Pi;地理坐标(经、纬度)为(xi,yi)。该地区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x,y)计算公式为:如右图。式中∑Pi为地区总人口。上式表明人口重心是用各子区人口数作为权数,加权平均后得到的平均人口区位。它是一个既考虑人口数量,又考虑空间距离的一个特征点。在实际进行计算时,子区地理坐标可选用3种不同的值:①子区平面图形的几何中心。不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通常由目测估计;②子区行政首府或中心城镇的坐标;③根据更低一级子子区人口分布状况计算得到子区人口重心坐标。如以县级为子子区取其几何中心或行政中心坐标计算出省级(子区)的人口重心,再根据省级人口重心计算全国人口重心。在手工计算时,可采用平面直角坐标代替经纬网坐标,但精度较差。人口重心不仅在美国这样的典型移民国家里成为研究人口分布变动的重要手段,还适用于其他具有悠久社会发展和人口记载历史的国家,用于揭示人口(自然与机械)变动的地区不平衡性,进而显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其方法是:把不同历史年代的人口重心标在地图上,并按时间先后连成折线,以表示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和速度,但应注意消除不同时代版图变动对人口重心造成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