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运动生物化学

sport biochemistry

定义: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体育科学学科之一,也是体育科学中应用基础性的学科,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运动时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能量转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

研究范围:不同组织的器官(心脏、肝脏、肾脏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运动时,都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点。运动时体内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的调节以及运动应激与体内适应过程等,都是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范围。

发展: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的20年代。196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第 1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报告会,至1979年已经举行 4次国际讨论会和其他专题讨论。中国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工作开始于1958年,在各项运动生化特点、运动量、训练方法、机能评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研究方法:运动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对机体进行研究。现在常用的方法有针刺活体取样分析、动静脉导管引流、同位素示踪、电泳等。

研究对象:动物和人,也可直接在运动员身上取血、尿、及微量(约20毫克)肌肉、肝脏,以研究运动时的变化同运动项目、训练方法、运动量、休息安排、营养状况、年龄特点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近20年来,运动生物化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1)、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的相互关系(2)、运动时物质代谢与能量供给(3)、增强健康与体适能的生物化学基础(4)、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物化学基础

发展趋势:⑴利用基因探针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⑵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防止运动性疲劳和加快恢复的过程 ⑶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的评定 ⑷转基因技术在运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运动生物化学与科学训练法:运动能改善机体的化学组成,如可增加糖元、蛋白质数量,减少体脂等,这既是增加体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因素。体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增加,是遵循超量恢复的规律而进行的,即在运动时被消耗或减少的物质在运动后休息期一个阶段可以恢复至比原来的水平高。认识超量恢复规律,有助于合理安排运动量,科学地补充营养,评定身体机能状态,防止过度疲劳等。

运动能使肌肉物质代谢、能量转换等产生适应性变化。短时间强度大的激烈运动(如短跑、举重等),能使肌肉中蛋白质、磷酸肌酸增多,无氧代谢酶活性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过程改善,对乳酸调节能力加强。长时间激烈运动(如长跑、越野跑),能使肌肉糖元数量增加,有氧代谢酶活性和脂肪代谢能力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过程改善。骨骼肌纤维的组成和代谢机能,同运动能力有关。不同项目、不同强度、不同训练方法和不同时间的运动,能以不同的比例发展机体有氧或无氧代谢能力, 提高不同能源物质的贮量。因此,运动生物化学是科学训练的基础。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其他学科: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是直接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其他学科,如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等,既有知识的衔接,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