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氏菌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Fulankeshijun ke

弗兰克氏菌科

Frankiaceae

放线菌目的 1科。本科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定大气中的氮。至今已发现15属约 160种植物与这类微生物共生。由于感染部位的刺激,许多变形侧枝集结在一起并重复分枝形成不规则球形体,直径可达几厘米。根瘤可分为:①桤木型,根瘤上小根短,形成栅状球团;②杨梅型,根瘤上小根长,大部向上,形成丛根状体。本科仅下述一属。

弗兰克氏菌属存在于土壤中的孢子遇到适合的植物根毛时,即萌发并侵入,使根毛弯曲、变形、分枝。在根毛内,本属放线菌呈丝状体,直径0.5~1.0微米。有分枝的菌丝穿过外皮质胞壁进入皮质层,形成一条感染线。寄生皮质细胞受刺激而膨大并进行分裂形成根瘤前体。带荚膜的菌丝在寄主细胞大量分枝,末端膨大成囊,棒状或球形,可能是固氮酶活性最强的处所。菌丝局部变粗,膨大部分由横隔分成节。节变圆,胞壁加厚形成孢子。寄主细胞死亡破裂,释放出孢子,孢子直径 1.0~1.5微米,通常杆状或卵圆。游离的孢子在土壤中存活,遇到适合寄主再次萌发侵染。

本属菌现已命名的有10种。中国广泛栽培的木麻黄根瘤内有木麻黄弗兰克氏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