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央档案馆批准,专门成立了以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现为名誉主席)宋木文为主任的编辑出版委员会,并组建了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编辑部,将毛泽东生前仔细阅读,精心评点的清乾隆武英殿本(大字本)二十四史原版影印出版。

本书影印出版前,中央档案馆组织了几十位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对原书进行了整理、校勘,不仅纠正了原书印装中的一些差错,还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毛泽东主席阅读《二十四史》所作的评点。这次影印出版全部用原件,用计算机与数码技术照拍制版,保证了更好地展示原书原貌。

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全书按原书体例,共分850册,80函,大16开型线装装帧。封面、封底用真丝蓝色绫面精制,正文用手工宣纸精工印刷。每套书配有80个具有传统民族工艺特征的蓝色绢面平函套和精美的手工盖印写号的编号藏书证。500套的印刷工程巨大,全部采用我国传统的线装图书手工装帧工艺印装。定价16万元人民币。由北京天禄琳琅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权负责营销推广。

二十四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典籍。它是从西汉司马迁开始,经由2000多年来历朝著名的历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合集,全书共3259卷,约4000万字,它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十七年长达4000多年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是我国最详细、最权威的一部历史巨著。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尤其青睐二十四史。195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添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从此,无论在京还是外出,无论健康还是生病,这部史书始终伴随着他。直到逝世之前,重病缠身的他还用颤抖的手在几册《晋书》的封面上分别记下了"1975.8"再阅、"1975.9再阅"、"一九七五、八"等字样。

风雨春秋二十四载,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用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历史长卷,有些史册和篇章还两遍、三遍、四遍地研读过。他在研读二十四史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大量图画和批语。这些是毛泽东情感和思想的率直流露,它是情怀不能自抑的感慨,是思绪如飞的激越,"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这或许就是毛泽东心境的最好写照。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几千寒热"令毛泽东"东方白"时,却"歌未竟"。

毛泽东读史时的心境、感叹是非今天的我们所能描摹、刻画的,我们只能从他写的批语和作的词中领略他的心境之一二了。

毛泽东眼中的千古帝王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经通读过《二十四史》(一说《二十五史》),并且写过《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而对于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帝王,毛在其诗歌《沁园春·雪》当中就有说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秦皇指秦始皇,汉武指汉武帝,唐宗指唐太宗,宋祖指宋太祖,成吉思汗指元太祖。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

嬴政

生于

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

刘彻

母是皇后王娡。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

李世民

(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生卒时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51岁)

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唐高宗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加谥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历史地位:民族英雄、天可汗、千古一帝

宋太祖

个人小档案

姓名:赵匡胤

小名:香孩儿

生辰:阴历九二七年二月十六日

忌日:阴历九七六年十月二十日

庙号:太祖

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属相:猪

籍贯: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洛阳。

陵寝:永昌陵(今河南省巩义西南堤东保)

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

母亲:杜太后

初婚:19岁

配偶:贺皇后、王皇后、宋皇后

子女:4子6女

民族:汉族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

元太祖

姓 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出 生:1162年

出生地:斡难河右岸迭里温孛勒塔合(孛勒塔合有“孤山”之意)

铁木真

武 器:苏鲁定(枪)

身 高:1.80米

属 相:猪

卒 年:宋理宗寳庆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金哀宗正大四年

(1227年)

享 年:66

庙 号:太祖

谥 号:圣武皇帝 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谥)

陵 寝:蒙古肯特山起辇谷

父 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

母 亲:弘吉剌氏·诃额仑(也译月伦)[3]

兄 弟:拙赤合撒儿(简称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均为也速该别妻所生,别克贴儿被铁木真与合撒儿联手杀死,当时三人均为少年)

妻 妾:孛儿帖皇后、忽鲁伦皇后、阔里桀担皇后、脱忽思皇后、帖木伦皇后、亦怜真八剌皇后、不颜忽秃皇后、忽胜海妃子

姐妹:帖木伦

儿 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女 儿:阿剌海别吉

孙 子:忽必烈(元世祖)

骄 傲:开创蒙古帝国

遗 憾:父亲被塔塔儿人杀害

妻子被蔑儿乞人抢走

十三翼之战失败

孙子与女婿在花喇子模被射杀(后屠其城民以报仇)

生前没有看见西夏覆灭(死后完成)

在位:(1206~1227),在位二十一年

毛泽东读《史记.陈涉世家》“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这句划线,旁注一误。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

这一段划线,旁注:二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