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
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四个亚过程:
技术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更多是用来作为商品,而不是自己使用。
工业化。
都市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学习的机会扩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
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和传递。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缩小,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
指较不发达社会通过社会改革,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一个社会变革过程。这个社会变革过程是由国际之间或社会之间的交流所促使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衰落,美国势力扩大,于是人们说,欧洲“美国化”了。但是,当人们谈到世界其他比较落后的地方的时候,则用“西方化”这个词。
然而,战后年代很快表明,就连“西方化”这个扩大了涵义的字眼也无法充分表达战后世界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实际情况的需要,“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层面:①、经济层面: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层面:民族国家的建立、宪政民主在世界各国的确立、生产的科学管理
③、社会层面:奉行个人原则和利益机制
④、文化层面:祛魅化与世俗化
现代性动力的三种来源:①、时间与空间的分离
②、脱域机制的发展,要相信专家机制的合理性
③、知识的反思性运用
现代性的精神维度:①、主体性原则:首先是个体独立精神的存在,独立思考,自我意识,道德自律,自由权利,艺术自主。
②、理性原则:求真批判
modernism
在Webster New World (美联社官方选用辞典)中的解释:
n.
1 a) modern practices, trends, ideas, etc., or sympathy with any of these
b) an instance of this; a modern idiom, practice, or usage
2 [often M-] any of several movements variously attempting to redefine Biblical and Christian dogm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s in the light of modern science, historical research, etc.: condemned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n 1907 as a heresy
3 [often M-] the early 20th-cent. movement or trend in which certain artists and writers, esp. those (as Joyce, T. S. Eliot, and Picasso) of the period between WWI and WWII, broke with established traditions and sought new modes of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