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桃花水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名称】中华桃花水母

【又 名】桃花水母

【拉丁学名】Craspedacusta sinensis

【英文名称】

【科属分类】腔肠动物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

【形态特征】

中华桃花水母在2004年3月17日-20日都江堰召开的“中国红色名录”研讨会上被正式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这些生长于温带淡水中的桃花水母,不超过一枚两分硬币大小,因为状似桃花,加上出现时间又多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故由此得名。据悉,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生物,据今已有15亿年的历史。在世界上迄今已发现的11种淡水水母中,我国有9种,而桃花水母只在我国有零星发现。

在上世纪80年代,桃花水母还是比较常见的生物,后来随着环境被破坏,这些敏感的小生物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失去了踪影。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适宜其生存的水必须是无毒、无害且呈酸性,水温也不得高于35摄氏度,周边环境的稍微变化就会导致其消失,所以桃花水母在消失后一般很难再次被发现。

【地理分布】

有关资料认为,造成桃 花水母在生存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原来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我国,由于对桃花水母的研究起步较晚,导致这一珍稀物种被遗漏在保护物种之外而错过了许多保护良机。近年在我国湖北秭归、四川泸州张坝、广元等地相继发现的桃花水母,对渴求研究它的中外专家学者不啻是一声春雷。但秭归桃花水母因三峡水库蓄水而面临丧失家园之灾,在中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秭归桃花水母开始“移居”北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