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区域概况峄城区是枣庄市市辖区之一 ,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是枣庄东城区的南部组成部分,

总面积627.6平方千米。2008年底,全区总人口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坛山路,邮编:277300。

代码:370404。

区号:0632。拼音:Yicheng Qu。

【境域】

位于枣庄市中南部,东经117°23′~117°49′,北纬34°34′~34°48′。东接苍山,西连枣庄薛城区,北依枣庄市中区,南濒运河与枣庄台儿庄区比邻,西南与微山县相接。东西最大横距4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5公里。

【地形】

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为低丘陵、山前平原、洼地。海拔最高点为350.8米,最低处为29.5米。丘陵分布为北面一条带,中部一大块,面积19268公顷,占全区面积的30.7%;平原分布于境内中部,面积占45.6%;洼地主要分布于运河一带,面积占23.7%。

【山脉】

为泰沂山脉。主要山岭,大马山海拔314.8米,卧虎山290米,锅其山301.4米,坛山275.8米,棚山325.5米,大明山311米,文峰山350.5米。

【河流】

为淮河流域运河水系,以降水补给为主,季节变化明显。均自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有韩庄大运河、峄城大沙河等,总长114.5公里。其中韩庄大运河峄城段为东西走向,上接南湖,下连中运河,横贯峄境南部,可通航运,长34.5公里。峄城大沙河,古称丞河,发源于枣庄以北山区和峄城西部山区,干流31公里,流域面积6 29平方公里,是进入韩庄运河的最大河流。

【土壤】

分为3个土类,7个亚类,17个土属,46个土种。其中棕壤土面积2602.1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2%,主要分布在萝藤乡北部、峨山乡东部和西南部,属于低产土壤,宜种花生、果树等。褐土面积34337.8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8.3%,各乡镇均有分布,宜种小麦、大豆、花生等。沙姜土面积1 330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6.5%,主要分布在南部12个乡镇,宜种玉米、高粱、小麦、地瓜、花生等。

【植被】

面积2.43万公顷。其中,草山坡,即自然植被5000公顷;林地和农田林网,即人工植被1.93万公顷。自然植被占人工植被的26%。

【自然灾害】

主要有旱、涝、暴雨、大风、淫雨、冰雹、霜冻、雨淞、干热风和龙卷风等,其中旱涝最常见。东部重旱少涝,运河沿岸和甘露沟乡的南部则易涝少旱,且旱涝发生带有周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一般少雨年6~7年为一个周期,多雨年则带有年际间的连续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面积6.27万公顷,其中耕地3.80万公顷,人均耕地0.11公顷。水资源总量为3.12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流量1.795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1.332亿立方米,入境客水量2.97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为1.72亿立方米。矿产资源有煤、石膏、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白云石、磷、钾长石、玉石等,其中煤的储量1150万吨,石膏储量3亿吨,石灰石遍布全区。

经济状况【综述】

199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5642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6643万元,农业总产值10756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6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13万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820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7350万元,支出10636万元。居民储蓄余额7194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农业】

有耕地3.8万公顷,人均0.11公顷。根据地形地势、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等,全区基本可划分为四个农业类型区:丘陵粮油林牧综合发展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7.2%;平原粮食精种高产区占33.7%;洼地粮棉生产基地区占25.7%;城郊蔬菜工副业集约经营区占3.3%。1989年10月全区实现了村村通电,1998年供电量8235万千瓦时。全区农机总动力14.9万马力。大中小型拖拉机等主要农业机械达11000台(辆),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550多台(辆)。1989年峄城区被国家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199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998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8000万元。

种植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高梁、小杂粮等,以小麦、玉米为主。1998年小麦种植面积20691公顷,总产84628吨;玉米种植14601公顷,总产100069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大豆、芝麻等,瓜菜主要有芸豆、豆角、大葱、大蒜等数十种。其中芸豆年产320万公斤,远销东北、西北等16个省、市,峄城被中国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1998年花生种植面积1680公顷,总产5 935吨;棉花种植面积1950公顷,皮棉总产1843吨。 林果业 林业用地1.33万公顷,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0%。其中有林地1万余公顷,疏林地400公顷,人造林地257.06公顷。另有宜林地3186.67公顷,其中未成林地3040公顷,荒地66.67公顷。经济林中,水果类8000公顷。其中石榴6666.67公顷,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峄城被中国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

畜牧业1998年底,全区各种牲畜和家禽存养量1038920头(只),其中牛6857头,马1439匹,驴10655头,骡3156头,生猪49047头,羊46031只,兔162805只,鸡、鸭、鹅共1016813只。 水产业 全区水域面积500公顷,约占全区总面积的0.8%,在各类水面中,河道沟渠占32.6%,水库塘坝占24.3%,坑塘占43.1%。1998年,鱼类总产2238吨,产值1 566.6万元。水生植物有2门、29科、38属、53种,多为自然生长,人工栽培的有藕、苇、蒲等。

【工业】

1998年共有工矿企业210个,从业人员37868名,工业总产值45.67亿元,实现税收2894.4万元。全区有煤矿20个,职工10500人,年采煤140万吨。区直大型企业赵坡煤矿,地质储量3800万吨,可采储量2718.1万吨,职工3000人,1998年完成产值2560万元,实现利税分别为1000万元和700万元。1998年全区有石膏矿12个,职工3500人,年产石膏4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远销东北三省和上海、安徽、江苏、福建等地。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石膏之乡”。东方玩具公司,原是峄城一家乡镇企业,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长毛绒玩具生产企业,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出口占全省玩具出口总量的1/3,年创汇2000万美元。区水泥厂,是峄城骨干企业之一,经过技改已形成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江、浙和上海等大中城市。1998年实现利税2215万元。

【交通邮电】

现有各类公路812公里,其中206国道25公里,兰薛、枣徐、蒙台等三条省道共57公里。地方公路有6条县道共83公里,乡村道路共647公里。1998年全区营运车辆1968台,客运量64万人次,周转量19万人公里,货运量210万吨,周转量1.5亿吨公里。京杭运河横贯峄南,水运与苏浙沪等省、市相通。境内古邵万年闸港口,经过第三次扩建后1998年货运吞吐量达到50万吨,成为煤炭、石膏、水泥等南运的主要港口。 1998年9月8日,峄城区邮电局分为邮政和电信两个局。全区有邮电机构15处,其中农村支局13处。至1998年全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9056门,电话用户12500户,营业总额1697.78万元。有邮运、电信生产及管理用车18部,直达邮路总长度120公里。

【商业贸易】

各种商业贸易网点主要分布在承水路及峄山路两侧,其中大型商场6个。1998年从业人员2500人,商品销售额5400万元,各种商品出口交货值4.5亿元[1]。

行政区划峄城区辖2个街道、5个镇:坛山街道、吴林街道、古邵镇、阴平镇、底阁镇、榴园镇、峨山镇。

历史沿革峄之名,一说源于峄南葛峄山(俗称天柱山),一说因境内多山、众山连络为绎,古“绎”与峄同。

1991年10月3日,撤销古邵乡,设立古邵镇。

1996年12月25日,撤销金陵寺乡,设立金陵寺镇(鲁政函民字[1996]57号)。

1999年12月6日,撤销峄城区曹庄乡,设立曹庄镇(鲁政函民字[1999]33号)。

2000年,峄城区辖6个镇、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39980人,各乡镇人口:峄城镇49695 底阁镇 26023 阴平镇 30346 古邵镇 25586 金陵寺镇 17673 曹庄镇 18405 棠阴乡 29120 王庄乡 26026 吴林乡 20199 肖桥乡 12055 左庄乡 20408 峨山乡 14702 甘露沟乡 13173 萝藤乡 19458 坊上乡 17111

2001年,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5个镇,466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35.54万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5个镇,342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35.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3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