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个人简介】姚海根,男,汉族,北京开化人同乡会会长,1953年5月出生在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姚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解放军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某局局长、西直门宾馆总经理、党委书记,正师级干部,准将军衔 。

【军旅生涯】典型的江南人。年少时为家庭生计砍过柴种过地。1972年12月,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来到铁道兵12师59团。经过新兵连3个月紧张的训练,姚海根满怀憧憬地迎来了军旅生涯的第一关———新兵分配关。当时,有两个去向,一个是随连队搞建设进驻中南海,另一个是到农场做后勤保障。如果按他在新兵连的表现,第一个去向没问题。可在那个政治非常敏感的年代,因所谓的“家族历史不清”的原因,他想随部队进驻中南海的愿望破灭了,只能到团农场搞后勤。

抱着改变命运的目的来到部队,岂料到了部队又是种地;看着同时入伍的老乡进了神秘而神圣的中南海搞建设,自己却在河北涞水偏远的农场养猪、种地、酿酒,姚海根心理落差很大,甚至恨家庭“连累”了自己。就在他对前途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山里人那股韧劲和他骨子里的倔劲冒了出来,一种不服输、要和命运作斗争的思想油然而生,他想:农场怎么了,种地怎么了,我一定要干出点名堂!

当同来的战友还在消沉时,姚海根已不再怨天尤人,他满怀热情、鼓足干劲地投身工作,苦活抢着干,公差勤务争着干。由于表现突出,他当年就受到嘉奖,第二年就入了党,提拔为给养员。就这样,姚海根终于走出了新兵分配的阴影,迈出了军旅生涯重要的一步。从此,给养员—卫生队司务长—基建工程兵第四技校后勤助理员—基建工程兵北京第四干休所正排职助理员、服务社主任、招待所经理、副所长—第三干休所所长,整整28年很漫长,但姚海根走得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以勤奋和敬业赢得了成功。2001年底,三所被评为总政先进干休所,2002年6月,他被破格提拔为总政机关干休所管理处副处长,同年7月按组织程序,由江泽民主席签发委任令,他从文职干部改为现役军官,职务调为副师并授予大校军衔。

【管理宾馆】 2003年7月,总政在全军为西直门宾馆挑选第8任总经理,他有幸被选中了。

姚海根在新馆落成之前就编辑成16开本、洋洋99万字的工具书一本厚重的《西直门宾馆管理规范》。实属罕见,也足见姚海根何等用心。为适应新的岗位,姚海根还专程到北京旅游学院进修了一个多月。他是一个始终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啊!

2004年开始,西直门宾馆先后为全国“两会”接待浙江、青海、海南、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人大代表;去年10月,出席党的“十七大”的辽宁、湖北、河南的代表入住这里……姚海根顾不上高血压,每天工作十多小时,同时发动员工抓住契机,本着“服务军队,服务社会”的原则,开展服务技能大练兵、大竞赛,有力地推动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赢得了相关领导和宾客的广泛赞誉。去年,西直门宾馆实现利润1074万元,圆满完成了经营指标任务。

【不忘家乡】无论是父母官还是老百姓他都是家乡人眼中亲切的“姚大哥”

衢州人到北京创业,到北京办事,都喜欢找老姚。因为姚海根还兼任衢州北京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开化北京同乡会会长,他很好地利用工作平台服务家乡人民。多年来,姚海根始终关注衢州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尽己所能为家乡办事。他积极与中央有关部委沟通、协调,解决衢州交通建设资质,协调市县创建双拥模范城,联系央视以扶贫形式播发无偿广告,上下斡旋为家乡修路争取资金……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父母官还是老百姓,他都热情接待。谁有困难了,找到他,他都会给予帮助;到京城没地方住,他帮着联系或安排住宿;看病缺钱了,他给垫上;没钱回家了,他帮助买火车票。于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姚大哥”,他那儿不仅是宾客而且是衢州人放心、舒心、安心的温暖的家,是衢州人的大本营。这几年开放搞活了,姚海根四处为家乡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找销路打品牌,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都品尝过开化龙顶茶,宾客们经常吃到甜美的衢州柑桔,西直门宾馆的每个房间都有龙顶茶,宾馆的餐桌上甚至还有龙游发糕、双桥粉干、千岛湖鱼头,胡柚、蜂胶在北京有了代售点……

【肺腑感言】 作为一名衢州开化人,我很自豪。那里有秀丽的山水,有勤劳朴实的乡亲。钱江源滋养了我,赋予我智慧和灵气;父母养育了我,教会我踏实做人的本真。我将一如既往地为家乡人民多做实事,多做善事。———姚海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