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悬棺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古代川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墓葬。在四川省珙县

洛表乡麻塘坝螃蟹溪东西两岸。悬棺葬的特点是将死者

盛入棺内,置于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上(见图)。该处

悬棺葬的时代约为宋至明代,其族属目前学术界大多数

专家认为与中古时代的僚人、元代的土僚蛮、明清时代

的都掌蛮有关。按古籍记载,人为古代居住在宜宾以

南各县的少数民族。明清地方志认为悬棺葬为人遗迹,

以此相沿,故称“人悬棺”。20世纪30年代,中央研

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者进行过调查,对其文化内涵、

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发表过一些有价值的成果1934

年,美国人D.C.葛维汉也曾实地考察。1955~1974年四

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和珙县文化馆先后

进行多次调查,临摩了 20余处岩画,清理了 10具悬棺。

1984年又清理了30具,获得了一批重要文物资料。该墓

葬遗存对于研究川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棺葬 (墓)分布在螃蟹溪两岸峭壁悬崖上,共128

具。东崖有10处,西崖11处。

悬棺距地表低者10多米,高者近100米,一般在30~

50米。以在崖壁凿孔椽木架棺其上为主,有的则置棺于

天然岩穴或凿岩为穴内。棺材由整块楠木凿成,长度186

~220 厘米。头部宽40~53厘米,高40~53厘米;足部

宽31~44厘米,高31~44厘米。陪葬品均属生活实用品,

有竹、木、瓷、陶、漆、铁、铜、麻等物品,其中以麻

织品和竹制品为主。麻织品中有上衣、马褂、短裤和桶

裙。上衣为高领桶腰对襟衫,裤的形制比较特殊,呈倒

三角形,底边三角形,系带。花纹工艺有镶花、绣花、提

花、蜡花、刺花;颜色有黄、红、蓝、白;样式主要是

几何形和旋涡纹。服装形式特殊,色彩鲜艳,图案富于

变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在置棺的附近岩壁上,有

许多用红色矿物质颜料绘成的岩画,个别用白色。内容

是人物和动物的图案,以各式各样的人物画最为丰富,其

中有站立马背、单人骑马、双人骑马、跳舞、踢毽、舞

风车、佩刀、手执兵器、牵马、钓鱼等各种形态。动物

画有马、犀牛、野猪、飞鸟等虎 。还有表意的圆圈 对

角线等图案。岩画色彩鲜艳,构图简练,形象生动,具有

独特的风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