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群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龚群虎,男,1962年12月生于西安,汉族。199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理论语言学方向),同年开始从事高校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2001年获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学位(历史比较语言学方向),此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

语言学理论,汉语及汉藏系语言的历史比较,中国手语语言学等。

代表著作

《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主要论文

〈南方汉语古越语底层问题新探〉,《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泰语为hN-类复辅音的汉泰对应词〉,《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2期。

〈汉泰上古关系词──流音篇〉,《民族语文》,2000年第2期,

〈“武夷”、“若菌”古越语释义〉,《汕头大学学报》,2000年 第2期。

〈潮汕话山臻摄韵尾在泰语借词中表现的层次〉,《语言研究》2000年 第2期。

〈声调仅起源于声母说献疑〉 ,《民族语文》, 1999年 第4期。

〈有关汉泰早期接触的几个汉语古音参照点〉,《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1999年 第4卷,第1期 。

“Some Preliminary Hypotheses about the Early Territories of Tai-Kadai Languages, World Archaeological Bulletin” ,world archaeological congress, Australia, 1999, Vol. 10.

〈汉语文-语转换处理中的语言学问题〉,《汕头大学学报》, 1999年 第3期。

〈书面汉语电脑注音的实现〉,刊《大学教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意义的角度及转类〉, 《汕头大学学报》,1997, 第2期(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9期全文转载)。

〈句语义一体化处理中词义的地位〉, 《语文研究》, 1996,第4期。

〈关中方言的变调和变音〉,《语文研究》,1995第4期。

〈人体器官名词普遍性的意义变化及相关问题〉,《语文研究》,1994第4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