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隆森贝丘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Sanlongsen beiqiu yizhi

三隆森贝丘遗址

Shell Mound at Samrong-Sen

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遗址。位于柬埔寨芝尼河右岸,洞里萨湖东南30公里处。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下限在公元前第2千年后半叶。1876年发现,1902、1923年法国考古学家H.芒叙两次发掘。以东南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史前遗址而闻名。

整个遗址是一巨大贝丘,长350米、宽180米、高6米。上层为扰乱层;下层为主要文化层,由淡水贝壳、淤泥堆积而成。出土的磨制石器有梯形石斧、有榫石斧、有肩石斧、石锛、石凿等。装饰品有石环、石镯、石珠等。骨器有箭镞、矛头、鱼钩和骨珠等。陶器为手制,有罐、圈足盘、深腹豆、圈足杯、瓮等。纹饰以压印纹和刻划纹为主,图案有平行线、十字、波浪、圆点等。也有陶制的耳环、手镯、串珠等装饰品及网坠、弹丸等工具。发现的鹿、牛、犀、象的骨骼及大量的贝壳、龟壳、鱼骨,反映出当时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在历次的调查中,还从当地村民手中收集了少量红铜器和青铜器,其中包括斧、凿、镞、铃、鱼钩及带唇边的手镯等,也发现过青铜器铸范,估计均系出于贝丘上层。

由于三隆森遗址所受的破坏较大,发掘年代又早,所以地层关系很不清楚,难以精确断代。据对1~1.5米深处所出的贝壳的测定,年代为前1280年,这可能与出土铜器的地层相当。下层的年代可能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童恩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