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7月4日
国民党以银元券代替金元券
1949年7月4日,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币制改革令和《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国币以银元为单位,每元含纯银23.493448克。面额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
另外设辅币券4种。金元券5亿元折合银元1块和银元券1元。
国民党想以此来代替急剧贬值、形成废纸的金元券,延缓财政金融的崩溃。
1949年5月,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突破了蒋介石吹捧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在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之际,国统区的通货膨胀也达到了高峰,金元券与法币一样变成了废纸,市场上自发地把旧银元当作交易媒介。残喘垂危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求得一次“回光返照”,以阎锡山为首的行政院,见市场已流行银元,就采取顺水推舟,决定再次实行银元本位制,并于1949年7月2日由代总统李宗仁明令公布了《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
在《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公布两天后,即1949年7月4日,中央银行发布公告,其主要内容是:
1.银元以民国二十三年所铸帆船银元为标准(即每枚总重量为26.697l公分,成色为880%。,含纯银23.493448公分)。并对国父像银元、袁像银元、龙版银元、墨西哥银元、澳洲银元及川滇等版银元之重量、成色合于上述标准者一律等价流通使用。
2.银元兑换券一律横式,先发四种面额,正面都印国父像,背面印帆船银元图案。一元券蓝色,五元券广州地名赭色、重庆地名褐色,十元券广州地名黑绿色、重庆地名红色,百元券广州地名紫红色、重庆地名绿色。银元辅币券先发一角、二角两种,一律横式,正面印国父像,背面印天坛图样,一角券为青莲色,二角券为淡绿色。
3.规定银元券一元等于金元券五亿元。广州自民国三十八年七月四日开始发行了上述部分面额的银元券。 以上所谓办法、公告,全是为了欺骗人民,银元券实际上是全无准备金的空头票子。中央银行所存的一些黄金、白银及各式银元、外汇等早被蒋介石运往台湾。中央银行只印刷银元兑换券,也从未能铸造新银元。银元券一出台,民众也早就透彻地认识到这是国民党政府的绝命票子,也是又一次采用更换币种的手法来掠夺人民的血汗,民众纷纷拒用。而且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仅在南方数省的部分地区苟延残喘。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银元券停用。重庆于1949年7月8日发行了部分券别的银元券,同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银元券成了废纸。其他少数省份虽也有过银元券上市,但都在数十日或数日内随着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从而走上了彻底的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