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要代表是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他不同意孟子的观点,他认为,所谓"性"是"生之所以然者",故"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即人生性好利、疾恶、好声色,并由此产生了争夺、残贼和淫乱。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只有通过后天"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惰性而正之,才可为君子。"由上所述看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恶的,如果任本性自然发展,必然导致各种恶的行为。必须制定法律、规定道德和礼仪,对人的本性加以矫正、克制,人才能成为君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