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中历史
![](/images/load.gif)
湘潭市第一中学始称湘潭县学堂。她是在欧风东渐,兴学育才的20世纪初,由湘潭有识之士谢鼎庸、王国栋经呈清廷抚宪备案于1902年5月获准创办。1912年学校改称湘潭县中学,简称“潭中”,1930年至1934年曾分男女两校,即湘潭县立初级中学男生部和湘潭县立初级中学女生部,并于1922年创办师范班。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增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并改名为湘潭县第一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1955年改归湘潭市管辖,更名为湘潭市第一中学,1958年协办湘潭大学,招收数学、物理两个班。改革开放后,1994年学校再次被湖南省教委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是一所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1998年逐渐实现高初中分离,学校初中部改制为国有民办的“湘潭市益智实验中学”。1999年开始,学校工会又创办了“益智实验幼儿园”。2001年底,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我市第一个具备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学校。2007年8月,学校控股的湘潭市新天地益智实验中学圆满完成股份制改造,董事长彭奋强,校长谭鼎铭,副校长黄永忠。
湘潭市一中1902-1947年班级沿革1902年 招1、2两班 校名湘潭县学堂,实行监督制
1903年 1、2班合并为甲班(未毕业) 同时招乙班 校名湘潭县中学堂
1908年 初中四年制,乙班毕业,招丙班 由监督制改为校长制
1909年 招丁班 本拟在长沙办驻省中学,将丁班迁长,学生不愿长。 学校改名 为临时中学,先设于劝学所,后迁入昭潭书院
1912年 丙班毕业,招戊班
1913年 丁班毕业,丙班在读,未招新班
![](/images/load.gif)
1914年 招生百余人,分为己一、己二两班
1915年 招第七班(不再以干支命名)
1916年 七班在读,未招新班
1917年 七班在读,未招新班
1918年 七班学生中大多数赴法勤工俭学,所剩少数人继续学习
1919年 七班毕业,招八班
1920年 招九班
1921年 八、九班在读
1922年 招甲种师范班,始有女生入学
1923年 学校迁入长沙紫东园,将甲种师范班送入长郡中学毕业,招收十班。 从本届起改新制,初中由四年毕业改为三年毕业。
1924年 招十一班
1925年 招十二班
1926年 本校共产党组织十分活跃,当局认为不宜在长沙久留,遂决定迁回湘潭,设于文庙。招生后,重新分为十一、十二、十三班 校长制改为委员制
1927年 学生中共产党员多,“马日事变”学校因此遭毁,宣布解散,县政府责令停办一期
1928年 于陶公祠复校,招插班生编入十二班,新生编入十三班,招初中毕业生为师范班,租赁教会学校益智学校校舍办师范班
1929年 招十四班。十五班两班,至此办学27年,只毕业14个班,共约400学生
1930年 招十六班,实行男女分校管理,湘潭县立第一初级中学为男校,湘潭县立第二初级中学为女校,简称“一中”、“二中”
1931年 一中招十七班、十八班,二中招第三班(无一、二班)
1932年 一中招十九、二十班,二中招第四班 筹建风车坪新校址(即今址)
1933年 一中招二十一班,二中招第五班 十六班赴省参加毕业会考,合格率100%,名列全省前列,从此“潭中”名声鹊起
1934年 一中招二十二班,二中招第六班 迁入新址上课
1935年 一、二中合并,统称“湘潭县立初级中学”,分设男、女生部
1936年 男生部招二十四、二十五两班,女生部招第八班
![](/images/load.gif)
1937年 男生部招二十八班,女生部招第十班 因避战乱迁古塘桥办学
1939年 男生部招二十九、三十班,女生部招第十一班
1940年 男生部招三十一、三十二班,女生部招第十二班
1941年 男生部招三十三 、三十四班 ,女生部招第十三、十四班,并加设简师班,招简师一班
1942年 男生部招三十五、三十六班 ,女生部招第十五、十六班,此时全校12个班,男、女生部各6个班,3个年级,简师班招第二班至此本校初中编制宣告完整
1943年 男生部招三十七、三十八班,女生部招第十七、十八班
1944年 男生部招三十九班,女生部招第十九班,10月招四十班男女合班上课 5月沦陷,本校一度解散,10月迁花石延化寺复校,校长由县长谢惕乾兼任
1945年 本校迁衡山晓岚港办学,上期招高中一、二班,招初中四十一、四十二班,下期招高中三班,初中四十三班 校长由县长贺石生兼任,8月抗战胜利,县长不再兼校长,校长仍由贺云汉任
1946年 学校迁回县城,男生部在风车坪,女生部租益智中学校舍,男生部招四十四、四十五班,女生部招第二十四、二十五班。高中生参加省组织的战时高中生甄定考试,由教育厅分至各校读高中,简师科独立出去,办成简易师范学校
1947年 男生部招四十六、四十七班,女生部招二十六、二十七班,因益智校舍租期届满,女生迁入昭潭书院学习 此时男生部自四十一班至四十七班在读;女生部自二十二班至二十七班在读 ,男班7个 ,女班6个 ,全校共13个班,学生人数为725名
潭中校训
![](/images/load.gif)
1976年,曾任我校校长的陈大榕先生在旅台校友为其八十生辰祝寿会上发表讲话。其中谈到对潭中校训“公、诚、勤、朴”的含义认识时认为:
校训第一字是“公”,用“公”字做校训的算不多,潭中竟将“公”字列为校训之首,确有其深远意义。因为人不能离群独处,日常生活必须与众人接触,无论作人做事莫不与众息息相关,但为求适应这样集体的生活环境,必须要平、正,要合情合理,方能得到大众的赞助,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但惟有“公”,才能“正”,才能“平”,所以常说“公正”、“公平”。“公”的反面是“私”,“私”必偏,所以我们常说“偏私”,偏私自然得不到大众的支持,到头来终日失败。
我们研究中国古今圣贤道统心传,与修齐治平的一贯大道,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公”字。礼运大同篇开章明义第一句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将公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全人类,真是太伟大了。它的思想是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更明确指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如此便天下太平了,世界大同了。所以公之一字,是做人作事之最高准则,是故潭中将“公”字列为校训之首,实有深远意义。
校训第二字是“诚”。诚就是真实,所以我们常说“真诚”。“诚”的反面是“伪”,伪是虚假的东西,所以我们常说“虚伪”。虚伪固然有时可以敷衍一时,但终究会水落石出,原形毕露,惟有真诚才能持久,获得最后成功,虚伪终归失败。
校训第三字是“勤”,勤就是奋发努力,也是成功的要诀,人有智拙之分,但勤能补拙。四书上说得好“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也,虽柔必强”。“勤”的反面是惰,就是不努力,不努力任何事都难于成,所以勤才是成功的要素。
校训第四字是“朴”,朴就是表里如一,实实在在的意思,所以我们常说“朴实无华”,“朴”的反面是华,华就是虚有其表,内容并不实在,所以我们常说“华而不实,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如此不会有成就的。惟有朴实才能获得最后的成果。
潭中校训有完整性,以公为理想目标,以诚、勤、朴为其执行之原则,二者不可分割。
陈故校长面对校友还说起了潭中:
“潭中在湖南全省县立中学中当首屈一指,升学率之高,服务社会各界人数之多,应列在前三名之内。这些成就的取得也就是因为忠实执行了校训。”
陈故校长曾两度主政潭中,1986年8月27日卒于台北市,终年九十岁。我校校训最初由国民政府湖南省长何键题写。此后历任校长均依此训办学。尽管解放前后对四个字,特别是“公”字有不同具体理解,但人类文明中普遍的内涵却有共通之处,所以现任校长郭务强先生在本报发表的关于校训新义的文章,既完整继承了校训中传统的普遍思想,又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指导下,结合当代社会的具体实际赋予了更新的含义。
校训,是学校对师生员工的训诫,要求和规范,我们全体“潭中”人一定要遵循宪法、法律和校训,陶冶自己、服务人民、造福社会、贡献国家,以不愧为光荣的“潭中”人。
潭中环境
![](/images/load.gif)
学校现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湘潭市中心,她前临湘江,后倚衡山,西接韶峰,北连洞庭,上瑞、京珠高速交汇于此,还有京广铁路、湘黔铁路、107、320国道从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胜地。学校目前占地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9921平方米(不含教职工宿舍),拥有各类教学、科研设备1590件,价值1500万元。学校图书馆订有各种报刊400余种,藏书近11万多册,为省内藏书最多的中学图书馆之一。学校教学条件一流,拥有目前省内中学最大的教学大楼,它能容纳60个班同时上课,大楼的每一间教室均配备了计算机,大屏幕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还有全市一流的多功能报告厅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两间,计算机教室两间,语音教室两间,学校先后投资132万元兴建了益智楼,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教学大楼,投资1500万元兴建体育馆,投资1000万元兴建科技信息楼,投资420万元改造塑胶田径场和塑胶篮球场,投资113万元兴建大门和求真大道,投资800万元重建图书馆,投资2000余万的学生公寓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学校现建有专门的体艺长廊,射击场、大礼场、校史展览馆、综合大楼等;学校还拥有地面卫星接收设备,校园电台,电视台,广播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化教学双向控制系统,与全球相连的校园局域网及溜冰场,健身房等设施。学校不断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如今现代化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各处室办公室,各年级组、教研组办公室均配备有计算机、电话,装有冷暖空调,数百台联网计算机将学校各办公室及外部世界紧密相联。如今的湘潭市一中为省级园林式单位。校园内各种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春天杨柳弄姿,鸟语花香;夏日荷花满塘,楼亭映水;秋季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冬则宁静雅致,生机勃发,蔚为壮观。
经过近百年洗礼的湘潭市一中,继承了“慎选良师,从严治校,艰苦朴实”的优良传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教职工286人,在校学生4509人,有一支爱学习、负责任、善研究、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群体。专任教师中1/8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3/4拥有中教高级职称,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占全市1/6,省、市级骨干教师占全市1/15。学校每天至少有1人(项)次获奖,每周发表一篇教学论文,每月主编或参编一部教辅专著,师资队伍实属全省一流。
教泽流长
![](/images/load.gif)
学校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系全国学校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实验与仪器工作先进单位,省现代教技术实验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省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省级园林式单位,被国际机构评为中国大陆最好的中学之一。
学校具有宜人的学习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优越的教学条件,其中教学大楼、科技信息大楼、体育馆等建筑达国内中学一流水平;理化生实验装备、音体美教学条件超国家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近14万册,为全省中学之最;通用技术教学模具为省内一流;现代信息技术更是独领风骚:学生每5人拥有一台电脑,教学区100M光纤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所有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管理、行政办公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无纸化,学校是名副其实的“数字校园”。
桃李飘香
![](/images/load.gif)
学校曾培养出国家运动健将1人、省高考状元2 人,市高考状元及国际国内冠军近百人,近年高考社会贡献率、艺体特长生本科录取率、学科竞赛及科技活动获奖率均居全市第一,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倾力打造教育品牌,致力于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遵循“专家治校、名师治教”的理念,确立了“创造和谐校园、打造活力校园、铸造精品校园”的奋斗目标,在努力拓展校本文化内涵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员发展,始终咬定素质教学不放松,立志以一流的文化、一流的观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
根据2007年全国中学生“多威杯”田径锦标赛组委会的成绩公报,学校田径队在这次大赛中两次破全国锦标赛记录创新纪录——女子甲组100米栏决赛,运动员:樊洋希,成绩:14.11秒,破全国锦标赛14.19秒记录创新纪录;女子甲组4×100米栏接力决赛,运动员:樊洋希【2005(06)】 胡思情【2005(03)】 李顺希【2005(06)】 谭梦雪【2005(06)】,成绩:48.27秒,破全国锦标赛48.74秒记录创新纪录。
与时俱进
![](/images/load.gif)
2007年湘潭市一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2008年开始招收四类特色班,所招学生在学校和年级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单独编班教学,实行分类施教,分层教学。这四类特色班分别是:
1、奥赛培训班:选拔在数、理、化、生竞赛中有一定基础和潜能的学生,计划为2个班,120人,目标是培养奥赛人才和高考理科拔尖人才。
2、“双语”兴趣班:录取在语文和外语学习中有较大兴趣的学生,计划为1个班,60人,目标是培养“双语”高层人才和高考高分人才。
3、体艺特长班:选拔在体育和艺术方面有较强竞技实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生,计划为1个班,58人,目标是培养竞技人才和高考专业人才。
4、“双特”宏志班:面向全省招收学业成绩特优、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杂费、住宿费、资料费、培训费等一切学校收费项目,对老少边穷地区来校就读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往返车费补助,计划为1个班,30人,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培养高考优秀人才。
校歌歌词
![](/images/load.gif)
湘潭市第一中学校歌歌词
清清谷水,依依垂柳
巍巍钟楼,编织团团锦绣
涓涓教泽,莘莘学子
度度春秋,孕育代代风流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青春潇洒在这片热土
母亲为儿女升起征帆
明天,明天
我们是奋发的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