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横骨 类别:体表部位

又名“下横骨”、“盖骨”。即解剖学上的耻骨。指舌骨,位于舌根部的小骨。穴位名,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肾经。

上横骨 类别:体表部位

指胸骨上端的胸骨柄切迹部份。其外侧连接锁骨。

横骨穴Héng gǔ(KI11)

〖取穴方法〗横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治癃闭;配关元穴、肾俞穴、志室穴、大赫穴治阳痿、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别名〗下极,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穴义〗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

〖名解〗

1)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

2)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

3)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

4)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受热后循肾经上传大赫穴及输散腹部各处。

〖功能作用〗清热除燥。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泻之或灸,热则补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