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因长波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杜因长波理论:认为基本技术创新的集群是导致长波主要力量的长周期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由荷兰戴尔福特管理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雅各布·范·杜因提出。他把近来一个详细调查结果看作是长波问题。他试图把熊彼特创新理论与福雷斯特对固定资本品的过度需求概念联系起来,加上产品生命周期作为第三个解释要素。他认为,新消费品增多,对它们的额外消费需求表现出来了,这就引起了资本品部门需求增加。难以解释的是范杜因自己引用的经验证据日趋显示生产新产品的创新通常远早于新的扩张性长波的开始。为什么那时资本突然高涨,去投资于大量生产?再者,如若不考虑利润率大量上升这个关键因素,那末,这些解释要素是有价值的——仍然不足以解释从萧条性长波到扩张性长波的转折,范杜因注意到了从内生的萧条性长波向扩张性长波的转折点的不对称性,它与生产力过剩现象紧密联系。

他以熊彼特技术长波论为基础,提出了用创新生命周期解释长期波动的长波理论。认为任何一次基础技术创新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技术创新的介绍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对旧产品、旧技术的投资日益减少,新产品和新技术已出现,但还未被公认。

第二阶段是扩散阶段。特征:新产品,新技术得到广泛承认,投资有丰厚的利润,风靡一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第三阶段是基础创新的成熟阶段。特征:新产业的发展达到顶峰,基础技术创新经过收进日趋成熟。

第四阶段是衰落阶段,特征:新兴产业已饱和!生产能力和产品出现过剩,投资萎缩,原来的新产品、新技术变得过时。范·杜因认为,由于中观经济层次的创新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影响宏观经济层次的长期波动也出现相应的四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危机。繁荣和衰退在一起形成长波的上升阶段,危机和复苏一起构成长波的下降阶段。一般大的基础技术创新的介绍阶段约为20年,扩散阶段约20年,生命周期约半个世纪或稍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