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乡

概况驼峰乡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县城东大门,东距连云港市25公里。陇海铁路、霍(尔果斯)连(云港)高速公路、新(浦)牛(山)一级公路横贯东西,连云港民航机场坐落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全镇有23个行政村,6.8万人,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万亩。驼峰,因玉帝之女所跨的骆驼下凡而得名,其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大禹悼父泪流而成的鲁兰河长流不息,战国鲁娘土城遗址依存,春秋三足铜鼎大可临风凭吊。石英矿藏及其质优品高而闻名遐迩。1984年12月在南榴村挖掘的重达3吨的“水晶王第二”现陈列于国家地质博物馆。石英年开采量都在万吨以上,被誉为石英、水晶之镇。

现有企业240家。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外资企业3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主要产品有石英制品、胶合板、机械、化工、饲料等12个系列80多个品种,其中硅资源产品6大系列30多个品种。形成石英制品、木业加工和机械制造三大产业群体。连云港金蔷薇化工有限公司泡化碱年产5万吨,产品科技含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产品出口,已成为江苏省本行业龙头企业;德威机械公司设计、开发的国内首台超大型旋背式流体装载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年产量达到100台套;宏伟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研制开发成功150mm的超大口径石英脱羟管,替代了进口,无臭氧石英管材产量居全国先列;百怡木业的杨木胶合板材年产量达到2.5万方,远销欧美日本等地;云芳钢结构有限公司,已达到国家三级资质,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目前,全镇从事石英制品企业180多家,碘钨灯加工有123家540条生产线,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碘钨灯生产基地。

农业驼峰是全国17个亿斤粮镇之一,盛产优质水稻、小麦、花生和大豆,现有无公害优质小麦认证基地4.5万亩,无公害水稻认证基地5万亩;畜禽、水产养殖发达,特种水产养殖尤为突出,先后出现了甲鱼、泥鳅、美蛙等养殖专业村,建起了全市

盆,年供应市场盆景3万盆。建成农田林网7200公顷,年可供商品杨木5万立方。

小城镇建设驼峰小城镇建设按照东南大学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建成了金陵路、远东路、百怡路、浦东路等,新增水泥路面10公里,新区框架达5平方公里,迎宾大道正在兴建;供水、排水、环卫、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镇区格局,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有19个村通上了公共汽车。安全饮用水使用率达100%。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该镇近年获得“市五好班子建设”、“市双拥先进单位”、“市乡镇党委发展之星”、“市安全生产达标先进单位”、“市乡镇经济增长优秀乡镇”、“市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省体育先进乡镇”、“省文化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规划驼峰小城镇建设按照东南大学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建成了金陵路、远东路、百怡路、浦东路等,新增水泥路面10公里,新区框架达5平方公里,迎宾大道正在兴建;供水、排水、环卫、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镇区格局,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有19个村通上了公共汽车。安全饮用水使用率达100%。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该镇近年获得“市五好班子建设”、“市双拥先进单位”、“市乡镇党委发展之星”、“市安全生产达标先进单位”、“市乡镇经济增长优秀乡镇”、“市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省体育先进乡镇”、“省文化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资源利用江苏东海县驼峰乡:村村都有秸秆回收站

为从源头上落实秸秆禁烧,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乡采取各种方式做好秸秆再利用工作。

驼峰乡在麦收前就提前与秸秆发电厂联系,订立秸秆销售合同,并在各村建立秸秆回收站,疏通秸秆销售渠道,以解决麦秸秆回收难题,确保把麦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该乡还把推广秸秆还田、秸秆氨化作为秸秆禁烧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把沼气推广使用与秸秆生产沼气技术、家庭畜牧养殖结合起来,使沼气应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

通过有效建立秸秆再利用机制,全乡农民看到了秸秆中隐藏的商机,在麦收中自发地将麦秸秆进行打捆、然后集中堆放,或运到各村的秸秆回收站,使往年的废物变成了宝,同时也从根本上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

截至目前,全乡约40000吨秸秆95%进行了有效再利用,平均每户村民可获得秸秆销售收益400至600元。

乡镇人物村支书情系不幸少年

东海县驼峰乡南榴村党支部书记谭祝成拉上14岁的小亮(化名)去了县城。他一口气为小亮买了棉袄、毛裤、内衣和几双袜子。在一家商场里,当小亮试穿衣服时,售货员对谭祝成说了句话:“你的儿子穿上这件很得体。”谭祝成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一旁的小亮急了:“按辈分,他可是我爷爷呢。”小亮的父亲早在2004年初就已辞世,但在他心目中,这两年来给了他父爱的却是谭祝成。

小亮的身世说来令人心寒。1990年,南榴村45岁的穷汉子谭恒真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了四川省仁寿县一个18岁的姑娘韩淑根,凑成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年后,小亮出生,四年后,小亮又多了个弟弟。但就在弟弟满月不久后,韩淑根撇下一双儿子回了四川老家,至今再也没踏上南榴村半步。当时的谭恒真已过五旬,体弱多病,两个孩子的温饱都不能保障。随后不久,谭恒真忍痛将小儿子过继给别人,后来小儿子在7岁那年误服农药夭折。2003年3月,谭恒真感觉身体不适,结果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面对数万元的先期治疗费,谭恒真彻底崩溃,苦苦支撑了一年后在自家的小屋内悬梁自尽。当时小亮才12岁,家徒四壁,他一个人扑在父亲冰冷的躯体上号啕大哭。

这一幕幕,都尽收在南榴村支部书记谭祝成的眼中。谭恒真在世时,谭祝成就一直在资助小亮一家。谭祝成几乎记不得借给谭恒真多少钱了,“反正都是零碎账,500元或是300元的……”谭恒真已经把谭祝成当作惟一信赖的人。在他弥留之际,他紧抓住谭祝成的手,“我走后,拜托你一定要照顾小亮。”谭恒真入土后,谭祝成便开始考虑为小亮找一个生养之所。他去过县乡民政部门,但后来决定还是就近为孩子找一个家会更利于孩子成长。几经周折之下,小亮被安排在谭恒真的一个远房叔叔谭秀起家。但谭秀起一家共12口人,生活也不容易。谭祝成决定以村委会的名义把小亮的读书和生活费用包下来,即小亮所有的上学费用由他负责解决,村里每年给小亮的生活费不低于500元,另向民政部门争取一些米面补助,平时小亮若是缺一短二,可以直接向谭祝成拿钱。南榴村很多人也都知道谭祝成手头并非十分宽裕,他有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另一个正上高中,而他全年拿到手的工资也才5000

多元。后来,村里又将原来一直由谭恒真承包但免交一切费用的6亩地转包给谭秀起,每年只需交800元的费用,但这笔费用并不交到村里,而是直接用于小亮的日常开支,替代村里原来发的生活费用。安排好小亮的安身之处后,谭祝成又跑了几趟小亮就读的驼峰乡麦坡小学,为孩子争取了“两免一补”。

有了一个安稳的住处,每年有800元钱,小亮暂时生活学习都已无忧。但谭祝成并没有停止忙碌。从2004年底,他就经常往乡里跑,想把小亮列入“五保户”名单。按照规定,有母亲的孩子不该计入“五保户”范畴,谭祝成反复讲明了孩子的特殊情况,从2005年2月,小亮终于被破格列为“五保户”,每年有1440元的补助款。谭祝成并没有把这笔钱直接交给小亮,而是留存在村里专门设立的一个账户中。谭祝成说:“孩子将来一定争取读大学,这笔钱到时候会起大作用呢。”如今,小亮已经上六年级了,比两年前懂事多了。每逢考试结束,小亮都会向谭祝成汇报考试成绩。南榴村的人看到小亮都会笑着说,“看,那是村支书和他的小‘儿子’。”

2、山西省浑源县驼峰乡驼峰乡辖:驼峰村、田村、东堡村、中堡村、西堡村、李千庄村、梨园村、高窑村、浅涧村、彦头村、宋庄村、西窑村、羊水沟村、郭家庄村、深涧村、井沟村、曲家坪村、鱼沟村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