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籽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害虫名 苜蓿籽象

害虫学名 Tychius medicaginis Bris.

分布与危害 属鞘翅目,象虫科。以幼虫为害苜蓿和草木樨种子而得名。我国分布在新疆、甘肃。籽象主要以幼虫蛀食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的种子,成虫啃食叶肉,为害花蕾和花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2.8毫米(不包括喙),体暗棕色。头部着生较小的黄白色鳞片,自触角着生处至喙末端为棕黄色,无鳞片。前胸背板密布由两侧斜向背中央的黄白色鳞片,并相遇成背中线。鞘翅鳞片黄白色,合缝处有淡色鳞片4列组成的条纹。纵行条纹之间,有不整齐的刻点。胸足基节和转节黑色,其他各节棕黄色。爪为双枝式,内侧1对较外侧的小。第二腹片两侧向后延伸成三角形,完全盖住第三腹片的两侧。

生活习性 -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法 (1)疏松土壤:春季苜蓿再生萌发前和地,可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加速苜蓿的生长。(2)轮作:作干草用与留种用苜蓿应交替进行。一般将第二茬苜蓿作留种用,可减少受害。(3)早割:受害严重时,可提早收割并低割,留茬不超过4—5厘米。割下的苜蓿尽快运出田外,以消灭幼虫和卵。2.化学防治 (1)药剂防治的适期:①为了保护天敌,可在早春成虫出垫尚未产卵,天敌还未活动之前施药;或秋后最后一茬苜蓿收割后,在茬地上施药,以降低越冬虫口。②为保护传粉昆虫,应避免在花期喷药;或者在早上6小时前,晚上传粉昆虫不活动的时间施药。(2)防治指标:据国外资料,幼虫,每昆虫网8—10头,或植株的芽和叶子受害率达25%—30%时,应采取防治措施。(3)施药方法:①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②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③50%可湿性西维因400倍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