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枝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名】叉枝藻

【别名】丝藻、软骨红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鲍鱼菜、猪毛菜

【汉语拼音】cha zhi z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

【功效】缓泻

【科属分类】育叶藻科

【主治】慢性便秘

【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生长盛期6-8月。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摘,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各地沿海。

【动植物形态】藻体紫红色,直立,丛生,软骨质,扁圆,高4-10cm,宽1-1.5mm。二叉分枝3-4次,呈扇形。内层细胞小,髓部细胞大,界限明显。囊果球形,生在顶端分枝上,3-4个排成一列,在枝的两面隆起;四分孢子生在小枝上,呈不规则的四面锥形分裂。固着器小盘状。

【功效分类】缓泻药

【药材基源】为育叶藻科植物叉枝藻的藻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或研末。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