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丁名 Acer catalpifolium Rehd.
中文名 梓叶槭
拉丁科名 Aceraceae
中文科名 槭树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四川
现状 濒危种。梓叶槭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不仅分布区狭窄,且数量不多,零星散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于砍伐及毁林耕种,目前各产区极为罕见,已陷于濒危状态。
海拔下限(米) 500
海拔上限(米) 1300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20-25米,胸径可达1米左右;树冠伞形,冠幅较大。叶厚纸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0一20厘米,宽5一9厘米,先端尾状钝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老枝上的叶常不分裂,幼树或幼枝上的叶常在中部以下具之裂片,上面深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脉腋被丛毛,叶脉在两面均显著;叶柄无毛,长5一14厘米。伞房花序长6厘米;花小,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尊片及花瓣均为5,黄绿色;雄蕊8;花盘盘状,位于雄蕊外侧;花柱2裂,柱头反卷。翅果长5一5.5厘米,小坚果常2(一3)个,扁压状,长约1.5厘米,成熟时淡黄色,翅与小坚果张开成锐角或近于直角。
特性 梓叶槭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潮湿,雾期长,雨多,年平均温17℃,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土壤为紫色砂页岩及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5。常生于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丰富的低山或浅丘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高可达树冠第一亚层,郁闭度0.7--0.9。组成的建群种有楠木Phoebe hennan S. Lee. Et F. N. Wei、润楠Machilus pingii Cheng ex Yang、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菱叶山胡椒Lindera supracostata Lec.、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 omeiensis (Liou) Allen及红翅槭Acer fabri Hance等。花期4月,果期8--9月。
保护价值 梓叶槭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又为槭树科槭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对探讨该科的系统演化及地理分布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树干高大,材质坚硬、致密,为优良的用材树种;其树形优美,冠幅大,又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保护措施 在梓叶槭的分布区内,除峨眉山自然保护区外,目前尚无任何保护措施。因而,多残存的梓叶槭应积极进行宣传,加强对母树的保护,严禁砍伐,在植物园及有条件的公园可进行引种繁殖。
栽培要点 种子繁殖。选择与梓叶槭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小环境作苗床。因种子失水后容易丧失发芽力,10月采种后,应立即进行条播,次年春即可出苗。但梓叶槭种子的虫害严重,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并用药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