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在中医里有著名的判断叫“一气分阴阳,阴变阳和,化生五行。”简单的说万物首先是一气的,一气再为阴阳,通过阴阳的运动变化,化生了五行,这也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一种学说。
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以及阴阳学说,一起综合成中华医学的三大基础理论。就五行学说来讲阐述了万物的多样性,弘扬了朴素的辨证思想。
五行对应五脏和五时,决定着病理特征和发病的时间,简单讲: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行代表着五脏的属性,同时五时揭示了五脏常发病的季节,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季节。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也叫子母相及,分为
1 母病及子,如
母脏------------------------------------子脏
肝病 心病 (木可以生火,肝火盛导致心火上炎)
肾病 肝病 (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阴不足肝阴就会不足)
2 子病及母,如
子脏------------------------------------母脏
肝病 肾病 (肝火损肾精)
心病 肝病 (心火损肝木)
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根据相生原理,补母(虚证补母),泻子(实证泻子)
益火补土是中医根据相生原理确定的一种治疗方法:补心火而益脾土,在治疗脾土疾病的时候,选择补心火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