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方面,表现在各地拥有的矿产、能源、耕地、草原、森林、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区域气候、地质、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②经济、社会方面,表现在地区的生产能力、资金聚集度、市场、交通运输、经济协作条件、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以及历史形成的传统生产特点与特长,良好的商品信誉等;③科学技术与管理方面,包括科技人员的质量与数量、劳动者技术水平、产品或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先进及尖端设备的比例、企业管理水平等。此外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和旅游等方面的有利因素。衡量地区经济优势的指标主要有: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如自然资源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等);经济管理分析指标(如总产值、总产量、总收入、总成本、总经营利润等);经济效果主体指标(如单位投资产值、单位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收期、资金利用率、成本利用率、经济合算临界值等);目的指标(如商品率、人均收入、人均年国民收入等)。地区经济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即综合优势,单项优势往往难于形成地区经济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优势的存在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按其发展特点分为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前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后者转化而来。地区经济优势的“地区”是一个相对概念,其范围大小应根据比较对象而定。地区经济优势具有区域性、相对性、关联性、可变性四大特征。其分析方法大多采用综合分析法,可从多个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技术经济分析。发挥地区经济优势,一方面应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服从社会主义的总体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应忽视地区利益,否则难以充分调动地区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