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简介
“三国演弈”是三个人玩的象棋游戏,三人分别扮演曹操、刘备、孙权,互相攻伐;可结盟、废帝,最终战胜两方一统天下。由于规则简便,易于普及,最近几年开始流行起来。在游戏中,围魏救赵、隔岸观火等中国传统军事谋略被充分体现。
二、基本规则
如图所示,魏(黑)据许昌,蜀(红)据成都,吴(绿)据建业。棋子53枚,每枚棋子都代表一名三国人物。
为体现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形势,在洛阳城外的虎牢关附近配置了汉献帝(黄)一方。棋盘四角为当时的四个少数民族:乌丸、山越、南蛮、羌族。按照三国时的地理位置将魏、蜀、吴分别摆在上、下、右侧,三个玩家分别执魏、蜀、吴对弈,相互攻伐。黄棋在玩家结盟或废帝前静止,不受任何一方控制。
* 棋子走法
车、炮、士、将的走法与中国象棋相同;
马:走"日",但无"蹩马腿"限制,强化古代骑兵作用,且只有马能结盟或废帝,体现其战略重要性;
相:在本国境内走"田"字,但无"填象眼"限制,以加强防御;
兵:兵驻守在本国防线上,为体现古代步兵的防御作用,兵在防线上可横走,相互救援,但不许后退;越过国境线(防线前一条线)后即可前后左右冲杀,但每次限一步,后退时最多只能退到本国国境线上;
炮:炮在开局第一回合走棋时不能走出国境线;
汉方走法:在结盟或废帝前,汉帝及三车一炮为静止状态,不可移动,结盟或废帝后方可参战。
* 走棋顺序
吴国(绿方)先行,其他按照逆时针顺序走。
* 被“将”先走
为鼓励进攻,如果一方被将,由被将方自动应"将"。例如,如果蜀国去"将"魏国,那么此时由魏国走棋解"将",而并不是按照逆时针顺序由吴国走。但如果两方同时被"将",则依然按照逆时针顺序走棋。
* 结盟
任何两方可结盟攻打第三方,方法是由本国骑兵(马)跳到想结盟的国家所在的点(汉帝附近)。如蜀国的"马"跳至"魏"点,则表示此时魏蜀结盟。
* 废帝
本棋中汉帝在各方结盟前不可移动,但可被任一方废掉,方法是由本国骑兵跳至汉帝所在位置即可将其废掉。废帝后汉方的三车一炮将归废帝方指挥,但其它两方将自动结盟共同攻打废帝方。游戏中结盟或废帝只有一次机会。
* 联盟解体
任意两方一旦结盟,则联盟任何一方不能主动解除联盟。除非联盟中的一方被第三方消灭,则联盟自然解体。如果联盟方战胜了第三方,那么联盟也立刻解体,双方由联盟转为对战状态。
* 兵力收编
不论是否结盟,如一方最先将另一方将死,则收编其残兵。"将"死指本国兵力可直接杀死对方主帅。
* 困毙
三方中一方如处于困毙状态则认输,战败方拿掉棋子,另两方继续搏杀。
* 胜负
一方“将”死另两方则为胜者,无法分出胜负则为和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