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都市穴居族
穴居族这个词汇,原来是指定居城市的流浪者。他们一般盘踞在环城公园的热力井里、护城河堤的涵洞中、亭子下的方洞内以及某些偏僻居民小区的地下管道里,所以被人称为“穴居族”。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值得同情,却不是我们这次的话题。
做为一种新兴的、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说的都市穴居族则专指那些每天难得出趟家门,整月整年窝在家里的人。不要以为这些人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他们可是崇尚自由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很少不外出、在家消费,甚至在家工作、更在家享受人生的新新人类。这些人有的在家工作,有的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猫着,有的将吃喝玩乐全部在家中进行,甚至过年过节开趴踢也不愿意离开家半步。可能在一般人的眼里,都市穴居族的行为举止都有些怪异,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个可是最正常不过的选择了。出不出门,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根本不涉及任何褒义与贬义的判断。
都市穴居族,这个词汇看起来陌生,似乎是个舶来品。其实,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比如,人人都熟悉的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穴居族。演义和历史书上都有写,诸葛亮年轻时候“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意思是说诸葛亮每天就锄锄,念念诗,日子过得很快乐。还有《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间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翻译过来就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就让徐元直去把他叫来。但徐庶说你必须自己去请,否者他不会就这么来的。这和现在的都市穴居族很相像嘛(连卧龙这个名号,都像是为穴居族们准备好的),在自己的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玩自己的。就是李嘉诚他老人家想见这些都市穴居族,也要亲自前往他们家里,否者,管你是谁也“恕不外送”。
都市穴居族就是这样一些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的无比重要的人。看到这里,肯定有些人要质疑这种生活方式。尤其中国讲究“好男儿志在四方”,讲究待人接物,总在家里呆着算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解,如今的都市穴居族可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信的话,笔者为您分类解释一下,如何?
都市穴居族分为
SOHO一族SOHO一族是如今都市穴居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SOHO是什么意思?SOHO——Small office(and) Home office,直译就是在家庭办公室、小型办公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自由职业或自由职业者的意思。当然,SOHO也代表了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这么一群人,他们不隶属于任何公司,却在为各个公司打工;他们游离于各大媒体之外,但又和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没有固定的老板,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想何时工作就何时工作;他们就像是倒挂在网上的蝙蝠,独来独往、昼伏夜出——他们就是SOHO一族。
SOHO没有特殊的限制,也不是专指计算机行业的人士,凡是在家工作、小额创业、个人工作室、自由工作者 等传统办公室以外发生的工作方式,都可以叫SOHO族。从专业人士到市井小民,都有可能自成单位,自力更生。SOHO族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他们免掉了因上下班交通拥护而浪费时间,他们远离了办公室的人事纠纷,他们从事着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他们更有人自己做了老板。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SOHO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时髦词汇之一,专门为SOHO族设计的房屋、家具、用品也成为商家的新卖点,现代城之所以叫“SOHO现代城”,意思就是给自由职业者准备的商、住合一的公寓,一时间风光无限。几年前,人们所说的SOHO一族还大多指那些专门的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工艺品设计人员、艺术家等。而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及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SOHO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尝试的一种工作方式,而它的内涵与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也许是制作网页的高手,也许是网络写手出身的自由作者,也许是时尚新鲜的网络主持人,也许是广告公司的创意天才……总之,是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赖以工作和生活的大平台。由于网络的发展,SOHO一族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一些从事和网络相关工作的SOHO族,更是爆炸性增长。现在,美国已有1/5的工作人员是SOHO族,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着。日本、韩国和香港也在鼓励个人创办SOHO型公司。“朝日网”在主页上更增设SOHO专栏,介绍成功SOHO公司的势力,并为SOHO同行提供交换信息的场所、提供如何开办SOHO公司的指南。而在国内,SOHO族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上面说到的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工艺品设计人员、艺术家,由于淘宝、易趣等网上商店的出现,一般人只要掌握点点电脑知识,就能在网上开店,舒舒服服当一个SOHO。
总之,现在SOHO一族已经成为都市穴居族的主流,SOHO族的吸金能力甚至超过一般的白领职业。要是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坐在家里混吃等死的寄生虫,恐怕是落伍的可以。
御宅族在网络没有普及开来,SOHO族还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专利的时候,御宅们撑起了都市穴居族的大旗。
“御宅族”的称呼,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在日本,“御宅族”以前大多是年纪在20到40岁的男性,不过现在是男女通杀了。现在,御宅族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宅文化也在越来越多的御宅族支持下,跑步进入了主流。而且它的影响早已经超过了日本岛的范围,在美国、欧洲、中国都能找到御宅族,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相应的组织。最好的证明就是,各个电视台,都想方设法开辟动漫频道,就是因为有御宅族这个最好的收拾保证。
御宅族,其实和我们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一定说有的话,无非就是和一般人的爱好不同,而且特别痴迷。按照唐伯虎的话说就是:“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只是一些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但是总有些人觉得他们是些怪胎,社会潜在的威胁。这和媒体的有意刻画分不开。宫崎勤事件就是负面影响最大的一次“御宅事件”。1988年至1989年间,日本崎玉县入间市附近发生4宗幼女拐带杀害案件,女童被虐待并杀死,其遗灰甚至被人摆回家中门前一纸皮箱内。市内人心惶惶,对连环杀人凶手身份茫无头绪。89年7月23日,青年宫崎勤被一名女童父亲发现在拍女童照片。最后警方拘捕宫崎勤,怀疑他与他居所19公里范围内连续4桩案件有关。在他家中搜出6000个成人色情录像、儿童色情录像及动漫画等,当中包括含有受害人裸照或残害片段等其他物品在内。宫崎最后自动供出幼女拐杀事件真相。
这个事件引起社会哗然,之后更有反对御宅及动漫画的一连串示威、声讨行动,对动漫画及同人界的禁制及自我监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伴随着案件的审理期间,整个业界面对长达几年的低潮期:题材倒退、数量减少,被受各方歧视批判。最后,导致御宅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似乎只有那些被社会不齿或者存心与社会为敌的人才会成为御宅族。
好在,只样的看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虽然御宅族与主流社会之间总是存在一些隔膜,但是现在,御宅的生活已经成为都市青年的生活方式之一了。而且御宅族总体来说收入较高,也不乏工程师、医生、律师、警察等引人注目的高级知识分子、高薪阶层或者公务员。
所谓的御宅,也就是在这个被称为"映射资讯全数爆发"的21世纪中,产生的新人种,换言之,就是对映射的感受性极端进化的人种。御宅族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的早熟使他们拥有了比一般人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敏锐的判断力。御宅族往往成为引领潮流的人而不是追逐潮流的人。在手工艺品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很多年前御宅族就一直对手工艺人和手工制品存在着相当的敬意和憧憬?无数年轻人因为模仿别人那些“看起来很有意思”的事情而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方向。与此相比,被说成“缺乏社会适应力”的御宅族深知自己喜欢什么并忠于自己的爱好。他们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又意思的东西,并从中得到乐趣。所以他们宁愿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家中,研究那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想去进行些无聊的交际。御宅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将,就是将一个爱好进行到底的探索,御宅族就是发烧友的一种。只是大家都在为房子票子努力的时候,我们为凉宫、小樱奋斗着。
隐蔽青年如果我们把SOHO一族当作都市穴居族里面的正向人群(或者说是亲近社会的类型),那下面要说的隐蔽青年就是反向的人群(或者说排斥社会的类型),而上文的御宅则处于两者之间。之所有有人认为都市穴居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大半原因恐怕就是因为隐蔽青年的存在。
隐蔽青年 (原称ひきこもり或引き笼り,有译者称为“家里蹲”、废材或译为茧居族),是指一些自我封闭的青少年,他们认为自己难以在社会上拥有地位,以及对社交冷感。隐蔽青年常常拒绝离开家长的房子,又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一段长时间。根据首次发明此词的日本心理学家斋藤环发现,在日本全国约有100万名隐蔽青年,大约占日本全国青少年的一成,而且大多隐蔽青年是家中长子。现时,除了日本以外,香港亦出现愈来愈多的隐蔽青年,但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仍然很少。
现在,隐蔽青年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了,“家里蹲”就是对他们的称呼。指一帮喜欢蹲在家里、不工作也不上学的人。他们对社会交往心存恐惧,觉得家里最安全,因此一直躲在家中避世,仅仅通过网络联系外界。这些人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因为工作市场的不景气,他们又不愿意屈尊来给商家打工,于是干脆在家里当待业青年。甚至有些留学回国的海龟们,也不“心甘情愿”的当起了海带。
在隐蔽青年把自己关在房子前通常会受到社会的冷落,他们会表现得不快乐,没有朋友,自己常常感觉到有种威胁在身旁,害羞以及少与人谈话。他们经常在学校内遭到欺侮,又受到学校及家庭的压力,最后被迫沦为隐蔽青年。当他们感觉到外间的压力,可能会害怕面对一些社交场合,他们会选择逃避以减少外间所给予的压力。典型的例子就是把自己关在睡房或其它房子一段时间。他们多数都很少有朋友。在日间的时候会抱头大睡,到了晚上便会花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又或上网浏览,甚至养成观看色情电影的嗜好。以这些方式拒绝参与社交场合或达到他们的期望使隐蔽青年变成极端例子,又可能转化成寄生单身者。这些人看见都是因为拒绝与社会接触所造成的。这些人在都市穴居族里也占有想当的比例,但是却是最有名气的,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言行,让都市穴居族的形象蒙上了阴影。
总结以上说的三种,是都市穴居族中最常见的类型。当然像全职太太、居家男人等,也是都市穴居族的中坚,只是他们的影响力相对薄弱。和小资、BOBO等任何一个族群相比,都市穴居族照样有可贵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它的魅力,却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人生命的70%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又有什么比都市穴居族,这些生活艺术家们更懂得居家的魅力呢?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宅最高!”还没有领会居家生活乐趣的人们,要抓紧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