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经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胡经甫(1896-1972),昆虫学家。原籍广东三水,出生于上海市。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从事生物学和昆虫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作出了重要贡献。所编著的《中国的石蝇》和《中国昆虫名录》为中国昆虫学巨著之一,记载昆虫25目、392科、4968属、20069种;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反细菌战调查,受到表彰。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Hu Jingfu(1896-1972) Native of Sanshui, Guangdong Province,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ince 1955, Entomologist. Studied in America,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singhua College, 19l9.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昆虫学家。原名胡宗权,笔名胡烈。祖籍广东三水,生于上海。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留校任助教兼研究生。1919年获硕士学位,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讲师。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1920年公费留美,专攻昆虫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2-1949年间,历任南京东南大学、苏州东吴大学、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和北京博物学会会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委员。曾于1946年后兼任过清华大学校医。1933年与1941年曾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先后聘任为客座教授。1953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还长期任《北京博物杂志》总编辑。是中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编撰现代中国昆虫学巨著《中国昆虫名录》,记录了昆虫25目、392科、4968属、 20069种。抗美援朝战争中,积极参加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的工作,获得国家颁发的爱国卫生模范奖状。由于科研工作成绩卓著,曾两次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嘉奖,并于1964年荣立三等功。从1916年起先后发表有关水生植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和昆虫学等科学论文90多篇。专著有《无脊椎动物学讲义》、《实验指导》、《中国襀翅目昆虫志》。

胡经甫(1896-1972):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1922)

胡经甫,著名昆虫学家、教育家,我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祖籍广东三水,1896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1972年2月1日逝世。

胡经甫,1917年毕业于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1919年获硕士学位。之后,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讲师,不久通过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的考试。1920年秋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以20个月时间修完博士生课程,撰写了当时世界上最好水平的“襀翅目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和自然科学SigmaXi金钥匙奖。1922年回国任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次年回东吴大学生物系任教授。1926~1941年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其间1933年去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昆虫系任客座教授一年。他在20、30年代曾被选为美国寄生虫学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会员、中华海产生物学会会长、中国动物学会会长等职。1941年再次出国讲学途中,因珍珠港事件羁留马尼拉,此时45岁的他立志学医,就读于菲律宾大学医学院,1945年回国后在重庆实习,获得了湘雅医学院毕业证书。1951年胡经甫应聘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任研究员,从事医学昆虫学的研究工作。1954年应中国科学院之聘,任中国动物图谱编辑委员会委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胡经甫在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期间,接受了全面的专业训练,常野营露宿采集各种生物标本,并专修了动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昆虫学、生物技术等课程,均取得良好成绩。他在毕业那年发表了“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的评述性论文,表达了他立志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心愿。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在东吴大学学术季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1922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一篇昆虫形态解剖学的力作。在这篇论文中,以叉襀属的代表种Nemoural vallicularia为模式,从外部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全面地描绘了骨骼、神经、消化、循环、排泄、肌肉、呼吸、分泌、生殖等九大系统,其中对头胸骨片、口器、外生殖器的描述尤为详细。与此同时,他发现该种襀翅虫稚虫期9个月内,有22个龄期,并记述了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特征以及幼虫的栖息、活动、取食、休眠、寿命乃至天敌和体外寄生虫等都做了详尽的记载。这项成果是把分类、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一个范例,在当时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回国后,胡经甫对中国襀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研究,1938年发表了名著《中国襀翅目昆虫志》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的研究成果,描述了襀翅目昆虫5科、4亚科、32属和3亚属的139种。这不仅是中国襀翅目昆虫研究的里程碑,而且与他的博士论文一样,同是襀翅目昆虫研究的世界权威之作。

胡经甫的巨著《中国昆虫名录》是他对中国昆虫学研究史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从1929年开始编写到1933年完成初稿,到1941年历经12个春秋全部(6卷4286页)陆续出版。其间他用一年时间,踏遍美、英、法、德、意、比与瑞士等国家的博物馆,查对标本与资料。该书首次以现代生物科学分类学的理论,对中国昆虫作了系统、全面整理,记载了见于我国的昆虫25目、392科,4968属,共20069种及其有关文献资料。后来胡经甫又参加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为填补我国医学昆虫学的一些空白领域作出了贡献。

胡经甫在教学工作中也做出了卓著成绩。他先后在东大、东吴、燕大、康奈尔四所大学任教,为我国生物学界、医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吸引力。他编写的讲义,取材新颖,内容充实,很受学生欢迎。如他写的《无脊椎动物学》和《无脊椎动物实验》等,均被视为当时国内优秀的大学教材。

胡经甫先生简历

胡经甫(1896.11.21-1972.2.1),昆虫学家。原籍广东三水。1917年东吴大学毕业,1919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896年11月21日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三水县)。

1913—1917年东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

1917—1919年东吴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19—1920年任圣约翰大学讲师。

1920—1922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

1922—1923年任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23—1926年任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

1926—1941年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3—1934年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1941—1946年菲律宾大学医学院学医,在重庆实习,获湘雅医学院毕业证书.

1946—1949年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医。

1950—1952年在北京个人开业行医。

1953—1972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972年2月1日病逝于北京。

胡经甫先生主要论著1胡经甫.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东吴大学丁已同级录,1917,37—44.

2Hu Jingfu,W.M.Porterfield.Key to Record of Plant Analysis Shang hai,St John’s University,1920,57.

3Hu Jing fu.Morphology,Anatomy andEthology of Nemoura.Bull Lloyd Library,No.23,EntSer,1923(3):48.

4Hu Jingfu,ChineseFreshwater Sponges:Trochospongilla latouchiana subsp.Sinensis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4):225—228.

5Hu Jingfu.Chinese Fresh water Sponges:Nudospongillacoggini(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5):285—286.

6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Trochospongillasol(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6):342—343.

7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Ephydata borgorensis Weber. (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7):393—394.

8Hu Jing 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stratospongilla) sinensis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10): 567—568.

9Hu Jingfu.Chinese Fresh water Sponges:Spongilla(Stratospongilla) stanleyi leyi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11):609—610.

10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Stratospongilla) clementis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6,4(3):136—137.

11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napius)geei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6,4(5):235—237.

12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spongilla)micron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6,5(2):87—89.

13Hu Jingfu.Two New Species of Stoneflies from Nanking.China Journ, 1926,5(6):331—332.

14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napius)conifera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7,6(5):258—260.

15Hu Jingfu.The Appendages of the Common Freshwater Prawa.China Journ,1927,7(1):36—39.

16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Ephydatia meyeni(Carter) (with N.G.Gee).1927,7(1):40—42.

17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with N.G.Gee).Bull Peking Soc Nat Hist,1927,11(1):1—14.

18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spongilla)lacustris Linnaeus(with N.G.Gee).China Journ,1927,7(5):258—260.

19Hu Jingfu.A New Species of Stonefly from Peking.China Journ,1927, 7(6):307.

20Hu Jingfu.Chines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napius)carteri var. melli.Arndt.(with N.G.Gee).China Journ,1928,8(3):148—150.

21Hu Jingfu.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 white Grub:Part I.External Charact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Lingnam Soc Journ,1931,7:651— 664.

22Hu Jingfu.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 White Grub:Part Ⅱ l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Brainandthe Ventral NerveC ord.Lingnam Sci Journ, 1931,7:667—694.

23Hu Jingfu.Aquatic lnsects of China:Introduction.Peking Nat Hist.Bull. 1932,(3)6:59—61.

24Hu Jingfu.Aquatic lnsects of China:Art,I.Cata1ogue of chinese Gyrinidae.Peking Nat Hist Bull,1932,6(3):63—73.

25Hu Jingfu.The Studyo flnsectsin China.Peking Nat Hist Bull,1936, 10:17—20.

26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I.Peking Nat Hist Bull,1936, 11(1):49—82.

27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Ⅱ.Peking Nat Hist Bull,1936, 11(2):163—189,

28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Ⅲ.Peking Nat Hist Bull,1937, 11(3):297—307.

29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Ⅶ.Peking Nat Hist Bull,1938, 12(3):225—252.

30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Ⅸ.Peing Nat Hist Bull,1938,13 (1):53—87.

31Hu Jingfu.Catalogus lnsectorum Sinensium.Fan Man lnst Biol,1940, 5:524.

32Hu Jingfu.Fifth Supplement to the Stoneflies ofChina.Peking Nat Hist Bull,1948,17(2):145—150.

33Hu Jingfu.Sixth Supplement to Stoneflies ofChina.Peking Nat HistBull,1949,17(4):251—256.

34胡经甫.中国蠓科昆虫初步名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56(1):93—98.

35胡经甫.云南生物考察报告,襀翅目.昆虫学报,1962,11(增刊):139—

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

胡经甫,昆虫学家,教育家。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在襀翅目昆虫研究上做出开创性的成果,赢得海内外的声誉。40年代完成的《中国昆虫名录》,在中国昆虫研究史上树立了一块丰碑。晚年投身于医学昆虫学和军事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完成了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为填补我国医学昆虫学的一些空白领域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学和医学人才。

胡经甫,原名宗权,笔名胡烈。1896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籍广东三水县,父母生6子,经甫排行第五,全家生活靠父亲教书收入维持。其父毕业于香港皇仁学院,早年因不满旧式家庭只身外出,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地教英文,曾在梅溪书院任教。胡经甫出生次年,其父40岁就任苏州沧浪亭省立高等学堂英文总教席,举家迁姑苏安居,因而他自幼在苏州长大。15岁前,他受父亲的严教善导,在家学习了四书、五经、诸子文选以及中外史、地和数学,尤其是受到良好的英语训练,以致能顺利地阅读英文《莎氏乐府》、《天方夜谭》和多种文选,并能进行中英文互译,英语会话流畅。15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3年级,同年苏州高等学堂停办,其父退休回上海定居,他单独留在苏州上学。两年后,即1913年,直升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1917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191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他在苏州求学期间,半工半读,艰苦奋斗,为了减轻父母负担,还将幼弟带到苏州上学,极力供助幼弟至大学毕业,显示了刻苦勤奋和孝悌的品德。

胡经甫既是孜孜不倦学习的好学生,又是手脑并用,热情参加各种业余活动的活跃青年。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童子军训练,1915年夏,学校选派他去上海参加童子军短期训练,回校后连续当了四年的童子军“军长”,在同学中享有威望。他在东吴大学生物系受到全面的专业训练,常野营露宿采集各类生物标本,并专修了动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昆虫学、生物技术及拉丁文、德文等课程,均取得优秀成绩。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在东吴大学的学术季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硕士论文的题目是《苏州的水蚤》。

胡经甫在完成研究生学习前的青年时代,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掌握了可供广学博览的语言工具,更培养了规范、严谨的学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取得硕士学位后,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讲师,不久即通过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的考试,并于1920年秋东渡太平洋,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以20个月时间修完博士生课程,撰写了当时世界最好水平的襀翅目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的研究论文,显示了中国学者的才华,获得博士学位,受到广泛赞誉,并获得自然科学Sigma Xi金钥匙奖。此后,26岁的胡经甫就满怀以科学振兴民族的心愿回国。自1922年9月至1949年6月间,先后历任东南大学农学院、东吴大学生物系和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20年代和30年代,他曾被选任美国寄生虫学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会员,中华海产生物学会会员、会长,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会长,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等职。他以其卓越的教育和科研成就,成为享誉中外的生物学家和生物学教育家。

胡经甫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1933年9月曾应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昆虫系的邀请,受聘为客座教授前往讲学。1941年再次出国讲学途中,遇珍珠港战事发生而羁留于菲律宾的马尼拉,此时他已45岁,在危难时期又立志学医,就读于菲律宾大学医学院,4年中读完了医学课程。1945年回国后完成了医生的实习期,取得了湘雅医学院的毕业证书。这是他第二次大学毕业。此时年已49岁。由于胡经甫兼具生物学和医学两门学科的坚实基础,因而在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的同时,还兼任清华、燕京二大学的校医,并先后为东吴、燕京二大学开设的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医学预修系执教,因此有不少名医曾是胡老的门墙桃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胡经甫在北京个人开业行医。1951年后,胡经甫欣然应聘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任研究员,从事医学昆虫学的研究工作。1954年应中国科学院之聘任中国动物图谱编辑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2年2月1日,不幸因心脏病发作而逝世于北京。

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开拓者和教育家胡经甫自1917年从东吴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一直在生物科学的教育和科研园地辛勤耕耘,以其卓著的成就,表明他不愧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开拓者和教育家行列中杰出的一员。在他大学毕业的那年,他发表了《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的评述性论文,表达了他立志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心愿。他在文章中写道:“反顾我国,生物一科罔无所知,非惟不足以利物而用之,反受制于物,以致财源内溃,金钱外流,生计维艰,乱机四伏。”从而列举研究生物学的八大利益,以精炼的词句,阐明了植物保护、良种选育、寄生害虫防治以及森林、人口等重大生物学问题和开展研究的利益所在。如“研究生物学,然后可以鉴别良莠之种,与其选择方法”,“研究生物学,然后可知森林之利与兴办森林之法”,“研究生物学,可以知害虫之害与绝虫之法”等等。他针对当时“吾国生物学程度仍在幼稚时代”的状况,表示“以提倡生物之学,振兴实验……为一己社会服务之责任”。强烈呼吁“窃愿吾人咸以生物学为有用之科学,而重视之,学校咸列生物学于学科正宗之列,社会咸注重生物学之研究与实验,政府则以生物学之实用施于行政区域”,以“福人民、利社会、巩国基”。这在当时是向社会倡导生物科学的杰作,对于我国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促进作用,显示出一位开拓者的高瞻远瞩。

胡经甫不仅呼吁社会重视生物学的发展,而且在困难的条件下,勤奋努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发展中国的生物科学。自1917—1928年间他不仅刻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而且利用一切条件进行实地研究,与老师祁天锡合作完成《中国淡水海绵之研究》,并陆续发表了内容丰富的淡水海绵研究论文14篇。他在出色地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还热情地参加“中国科学社”在国内提倡科学的活动和生物学界的学术活动。1924年夏,清华大学开办“中学生物教员补习班”,他欣然出任主讲人;此外他还积极参预组织“北京博物学会”等活动。当时他与老友秉志博士在国内生物学界齐享盛名,因胡经甫在北京,秉志在上海,被时人誉为“南秉北胡”,受到学术界的尊崇。

1926—1949年,胡经甫在燕京大学生物系任教授长达23年,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做出了卓著成绩。他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语言才能在教学中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编写的讲义,取材新颖,内容充实,很受学生欢迎。如他写的《无脊椎动物学》和《无脊椎动物实验》等,均被视为当时国内优秀的大学教材。他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于吸引力,他的黑板字和手绘图表,均清新悦目。指导学生实习,联系实际,生动活泼,使学生印象深刻。他对学生一向诚恳热情,有求必应,百问不厌。他先后在四个大学任教,为我国生物学界、医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老一辈的科学家中,不乏其门墙桃李,如吴光、徐荫琪、陆近仁、何琦、邓家栋、祝海如、刘承钊、谢少文、赵修复和林昌善等著名教授皆出自他的门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经甫在为部队培养高级流行病学师资的教学中,或在全国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培训教学中,都是一丝不苟地编写教材,亲自带领助手到野外选择实习场地,指导学员野外实习。在编写我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的过程中,他不仅亲自承担了关于白蛉、蠓、蚋和虻四章的编写,还针对参加编写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热心讲解有关专业知识,并为大家先写出样稿,实施具体指导,改稿、审稿都十分认真,反复推敲,直到科学内容和文字表达上都满意为止。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周围的年轻同事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胡经甫在晚年为军内外培养了许多医学昆虫专业人才,其中多数已成为医学科研和卫生防疫战线上的骨干。特别是在他的极力倡导和直接指导下,为填补我国医学昆虫学中的空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他指导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蠓科和虻科研究的专家,使我国长期空白的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胡经甫还十分注重基础技术的发展,他不仅善于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实验器材和模型,还善于组织人员共同开发。他在东吴大学任教期间,创办了“东吴生物材料处”,与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供应大中学校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应用。由于标本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生物学界的欢迎。

为中国昆虫学发展树立了历史丰碑胡经甫于1922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完成了《襀翅目(叉襀属)之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的博士论文,这是一篇昆虫形态解剖学的力作。在这篇论文中,以叉襀属的代表种Nemoura vallicularia为模式,从外部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全面地描绘了骨骼、神经、消化、循环、排泄、呼吸、肌肉、分泌、生殖等九大系统,其中对头胸骨片、口器、外生殖器的描述尤为详细。对肌序结构的剖析与组织切片的显示,均十分清晰生动。与此同时,他以难有的毅力,不分昼夜与寒暑,持续全年在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对其个体生态和生物学特点,作了系统研究,从而发现该种襀翅虫稚虫期9个月内,有22个龄期,并记述了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特征以及幼期的栖息、活动、取食、休眠、寿命,以至天敌和体外寄生虫等都作了详尽的记载。这项成果是把分类、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一个范例,在当时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回国后,他对中国襀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研究,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中国襀翅目昆虫志》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的研究成果,描述了襀翅目昆虫5科、4亚科、32属和3亚属的139种,全文225页,图版74页,合计插图629幅,这不仅是中国襀翅目昆虫研究的里程碑,它与《襀翅目(叉襀属)之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一文一样,同是襀翅目昆虫研究的世界权威之作。

在上述论著中,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学术风范,精湛的实验和绘图技术。胡经甫一生坚持研究,直至年过花甲,在视力甚差时仍然亲临现场,亲手绘图。

在中国昆虫学研究史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胡经甫的《中国昆虫名录》巨著。这部专著于1933年完成初稿,1941年全部出版,共6卷,4286页。这项浩繁的宏伟工程,作者自1929年起着手编写,历时12个寒暑,常年累月,查阅了浩瀚的文献资料,编制了难以计数的卡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广征博引,仔细核实,并远涉重洋,遍访美、英、法、比、德、瑞士和意大利等国有关的博物馆,查对有关中国昆虫的标本和资料,历时一年回国,才最后修订定稿。此后,经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和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帮助,于1941年将6卷巨著陆续出齐。此书首次以现代生物科学分类学的理论对中国昆虫作了系统、全面整理,记载了见于我国的昆虫25目,392科,4968属,共20069种及其有关文献资料。在此书编著过程中,胡经甫家庭连遭不幸,幼子爱妻相继病逝,给正当盛年,潜心于科学研究的胡经甫以沉重的打击。他也曾一度感到“心力交瘁,万念俱灰”,但为了科学事业,为了给中国的昆虫学研究铺上一块坚实的基石,他强忍悲痛,坚持完成了这部历史性巨著的编修校订工作,做到全始全终,克底于成。当我们追忆在那连年秕政,民众贫穷的旧时代,依靠科学家自己和他的少数学生、助手的力量来经营这样的宏伟工程时,对他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仰瞻由胡经甫树立的这块丰碑,它不仅是一份厚重的科学遗产,也是激励后人为科学事业坚韧不拔而献身的精神财富。

1953年胡经甫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后,他已年近花甲,体力视力不佳,仍然孜孜不倦地亲身参加各项研究工作。在组织开展全国医学昆虫相的调查研究中,他带领青年学生和助手,言教身传,到辽东半岛和中原腹地进行调查。后来又参加我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的主编工作等,继续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为民族振兴奋斗的爱国科学家

胡经甫秉性耿直,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科学家。大学时代,他在1917年发表的《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一文中就提出:“观乎今日20世纪世界之大势,可知改革、竞争、进化三者与全球各国政府社会人民所倾注。”“维我中华虽云文化开韧最早,然中更数千年之秕政,民智遏塞,举凡泰西各国政事学术,吾人多未见闻。”表明了胡经甫对遏塞民智的“秕政”的不满和要学习现代科学以振兴民族的心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大学同学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行动,也发动了罢课和游行示威,但遭到校方无理压制和威胁。同年5月14日东吴大学同学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所在地召开校友、学生和家长联席会。胡经甫以同学会会员、研究生兼助教三重身份,被选为学生会总代表,回苏州与学校当局谈判。当时有可能为此而丢掉硕士学位和饭碗的危险,但他不顾个人得失,在广大学生、校友的支持下,义正辞严,据理力争,终于迫使学校接受了学生的条件,完成了同学们的委托。

胡经甫成为兼具生物学和医学的著名科学家时,40年代国民党曾多次威逼利诱,甚至派专机接他出任国防医学院医学前期教育主任,都受到他的断然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有人串连京、津大学教授搞所谓申请美援签名运动,以及动员他当国民党副总统顾问等,他也不为所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当时他虽在个人开业行医,却欣然应邀担任了区保健站站长,负责指导区内的爱国卫生运动。抗美援朝期间,他又满腔热情加入了反对细菌战的专家行列,进行有关调查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会议上荣获“爱国卫生运动模范奖状”。这些事例的对比,显示了这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1953年,胡经甫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后,他除从事医学昆虫学的研究工作外,还受聘兼任了不少其他职务,科研和社会活动十分繁忙,但他都以饱满的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行他的职责。尤其在医学昆虫学的研究中,以实事求是的学者风度,不摆架子,不争名利,不因年老体力视力不佳而稍有懈怠。

胡经甫作为一位爱国的科学家,为我国的生物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生物学和昆虫学的发展铺垫了一块块路石,中国的昆虫学工作者将常仰望着他建立的丰碑不断地开拓前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