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员的焦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 彼得.汉克

简介 ······

「水电装备工约瑟夫.布洛希,这位名噪一时的足球守门员,上午工作报到时,被告知他已遭解雇。无论如何,布洛希将这个事实,也就是当他出现在工人们正休息的工寮门边时,只有工头吃著点心抬头看他这个事实,当作消息早已传开,于是他离开工地。在街头,他举起手臂,不过从他身边驶过的那辆车并非计程车,布洛希根本也不是为了计程车而举手。终於,他听见面前一阵煞车声,布洛希转身,身後停著一辆计程车,计程车司机咒骂著,布洛希又转过身来,上车,让车开往纳须市场(Naschmarkt)。」……被喻为是自贝克特以来最重要的後现代作家,奥地利小说/剧作家彼得•汉克1970年出版(当年他28岁)的小说《守门员的的焦虑》(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THE GOALKEEPERS FEAR OF THE PENALTY KICK),标题的原意为「足球的守门员面对十二码罚球的焦虑」。这位细细记录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足球守门员,在工作被解雇後,在小镇终日晃荡的小说,清晰的传达了六零年代尾七零年代初德国右派独权的社会焦灼。在小说中,汉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希注意力的偏差现象,他总是会错过主要事,而注意到第二件事。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但与其「类型小说」最大不同之处,是,汉克故意将其偶发性错开,疏离化,像是他无动机所犯的谋杀,他醒来後将指纹擦掉,却忘了床头柜上他所留下的几枚美国钱币。

年轻时就和德国导演文•温德斯(Wim Wenders)鬼混、一同创作的汉克,这本小说一写完,温德斯就开始找钱筹拍,成为他备受注意、得奖众多的电影处女作。在多年後,他们还一同创作文本的《欲望之翼/柏林天使的诗》更是极为纤细传神的电影。

作者简介

彼得•汉克Peter Handke

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的克恩滕(Griffen),被喻为自贝克特以来最重要的後现代作家,在1966年,方24岁,以其剧作《冒犯观众》(Offending the Audience)引起注意,他亦在此时出版他的第一本小说。其随後的创作作品囊括诗、戏剧、广播剧、电影剧本、电影导演以及长篇小说。小说里他对语言的精确度和实验性,极为关注。作品多而且深沈。台湾已有中译的作品包括描写他母亲自杀身亡後的悼念小说《梦外之悲》,描写三十初岁带著女儿离开丈夫,独立生活的《左撇子女人》,以及几个剧本的合集《冒犯观众》。他和温德斯至少合作超过三部影片,包括《守门员的焦虑》,《歧路》,以及《欲望之翼/柏林天使的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