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水口村水口村位于大朗镇东北角,面积为3.4平方公里,东靠沙步、杨涌两个村,南连莞樟公路和蔡边村,西近墟填与大井头,北接常平镇袁山贝村,交通便利。全村常住人口2859人,辖下4个村民小组。

水口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村、组两级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水口村拥有外资企业38间,厂房配套设施25万平方米,建有1间大型农贸市场;并自建1间自来水厂。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9334.16万元,村组两级总收2809万元,村组两级利润2029万元,资产2556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229元。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水口村十分注重环境建设,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近年来水口村投入了2800多万元用于道路及环境绿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7年水口村被东莞市评为市文明村,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东莞市卫生村。2003年,为创建广东省卫生村,水口村又投入了800多万元进行环境改造,建设了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水口影剧院、灯光球场等文化娱乐场所。村民每年都自发组织体育比赛、醒狮表演、文艺汇演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水口村委会十分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村委会每年都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2000年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水口幼儿园,2003年又投入近100万元,创建东莞市一级幼儿园。2001年水口小校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2年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学校,2003年村委会投入250多万元,完善学校的校园网络,为每间课室配置了投影机,为每位老师配备了教学电脑。对就读小学的村民子弟免收学杂费,并建立了助学奖学制度。

水口村党总支部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联系户评鉴制度、村务及财务公开制度,有力地促使党建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2、江西会昌县文武坝镇水口村地处文武坝镇北部山区,距县城1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142户,615人,其中劳动力289人,高中以上文化8人,初中以上文化21人,小学文化160人。全村耕地面积623亩,人均耕地1亩,山地面积约8000亩,其中杉木约4000亩,湿地松1000亩,毛竹500亩,油茶林1000亩,栲树1500亩。该村有贫困户70户362人,贫困发生率50%。在“十一五”扶贫开发的第一年中,全村干部和村民穷则思变,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开通了村通各小组公路和村通镇出口公路,建立了烤烟生产基地,为早日脱贫打下了基础。目前,该村正准备加大发展湿地松和毛竹,为建成以松、竹、烟为主要产业的绿色新村而努力。

3、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水口村水口村位于渝邻高速公路的出口,与四川省邻水县的子中乡相邻,在水口村有高速公路收费处2个,高速公路横穿全村6个社,全村536户,1950人,耕地面积726亩,其中田376亩,土350亩,房屋土木结构261户,砖混结构219户,砖木56户,通自来水268户,通闭路285户,电话264户,现已修好人行便道20公里,建桃园800亩。在这个村的4社有种养殖大户刘家芝,养殖生猪 50多头,养殖肉鸡 2批, 6000多只,种植蔬菜 100多亩,长期用工 20人。一年总收入 20多万元,并带动周围的群众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20余户,在全镇、全村中起了示范带动作用。

4、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乡水口村水口村位于竹笮乡西部边远山区,东临侧排村,南与鹅婆村,西于青塘镇,南与莲花山,大约13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小组,总人口1032人,耕地面积1272亩,山林面积8000余亩。该村属于典型丘岭山区,竹林资源丰富,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

5、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水口村水口村隶属于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地理位置优越。离市火车站只有十五分钟路程。从水口村到市中心坐车的话最多二十分钟就到。东邻市区,西处湘东。离319国道只有二公里左右。该村里有企业若干,如萍乡市灯具厂,青龙水泥厂, 萍乡市焦宝煤矿洗煤厂,一矿,二矿等。人口两千左右。该村95%务农,5%外出务工,有村办小学一所。经济基础不是很差。[1]

6、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水口村水口村是由水学池与大口村,各取一字为“水口”而得名的。民国年间属水口保,1958年公社化时属梅新大队,1965年自立水口大队,1984年改称水口村村委会。

水口村在梅山镇政府驻地西5.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良记。有良记、下陈、旧厝、水学池、深堀、崎头、山边等7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有村民620户2078人。聚落在东溪南侧河谷盆地,呈长方形分布。有耕地450亩,山地2430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林果有茶叶、相思树、杂木。村道接泉永公路,交通便捷。

7、四川省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水口村位于大兴镇与西崃镇、复兴镇交界处,全村面积8.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5户,总人口2727人,其中劳动力1251人。全村耕地面积3400亩,人均耕地1.25亩,主要为黄土壤,微酸,矿物质丰富,理化性质好,气候温和,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适合发展茶叶、柑橘。

水口村建有标准化茶园1800亩,其中基地1300亩,农户茶园500亩。现有柑橘2100亩,西瓜种植面积1500亩,年出栏商品猪6500头,仔猪1.2万头,家禽4万只,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水口村现今正在修筑西城路,完工之后将有贯穿整个水口村的交通要道,届时水口村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地改善,促使水口村整体面更大的改观,推动水口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8、湖南省衡阳市横山县岭坡乡水口村水口村位于岭坡乡东南部,距乡人民政府4公里,衡娄公路贯穿而过。水口二组的衡娄公路旁有一个路口伸向金鹅、黄谷、福星,自福星而下有一条小溪流下,至衡娄公路旁转90度弯沿公路而行,故而称作水口。

1958年冬建立水口大队,属沙泉公社,1961年5月改属岭坡公社,1984年队改村至今称为水口村。

水口村下辖袁家湾、水口、楠竹乙、四路桥四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120户,总人口508人。现有耕地259亩,其中水田256亩,旱土3亩。

水口村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现有大量的部队营房闲置,可供开办各种中小型企业,曾办有木夹厂、纸厂、九疑山学院衡阳分院,目前主要有两个具一定规模的楠竹加工厂。该村楠竹资源丰富,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这里交通便利,经济活跃。[3]

9、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水口乡水口村【简介】

水口村位于水口乡的中东部方向,面积16347.2亩,林地面积13599.7亩,下设9个小组,截止到2007年330多户,1330余人口。

【人文地理】

水口村居住人口主要姓氏为贺、周两大姓,其次是陶姓,名胜古迹为:抗战胜利新立“公墓”;新修复的有“南岳殿”。

【优势资源】

水口村的楠竹、杉木、松木是该村的优势资源。

【特色产业】

该村种植松、茯苓有悠久历史,天麻、香菇、巴西菇也有种植,眼前尤其进行竹帘加工,更是为老百姓增添了生财之道。

【“十一五”发展】

水口村是水口乡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项目很多,官水公路已经立项,急盼能早日动工,以解决全乡老百姓的通行顺畅问题,以利于经济发展,2007年修通通村(水口村-田凼村,水口村-罗沙村)硬化水泥公路;农网改造已经搞好,其他弱势项目有待发展。[4]

10、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行镇水口村水口村位于高兴镇西北角,总面积16318亩,其中耕地面积1638亩,山地面积14680亩。全村共有村小组13个,截止到2007年共农户594户,总人口2512人。

产业发展以制种产业为主,全村在2006年全县制种业受寒露风影响,全面减产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高产的成绩。2007年再次发展制种100亩,并辅以猪养殖894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有望在2007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水口村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在春节期间有“舞龙灯”闹春节的习俗,此项习俗历史悠久,非常具有观赏价值。[5]

11、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南乡水口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水口村系三明市宁化县城南乡中等行政村,位于宁化县南线,在秀丽的翠江河间下游,东与肖家村接壤,南与安乐乡丁坑口村交界,距安乐乡所在地10公里,西与上坪村生态林相接,北与鱼龙村山水相连,距乡所在地7公里,距县城10公里。

[村落与居民]

全村共有山地面积10072亩,耕地面积1682亩,现全村人口有1087人260户,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自1988年起至今曾被授予县级文明村、先进党支部和合格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历史人文]

水口村旧属安乐乡管辖,旧称安乐乡罗龙公社,1959年划归为横锁公社水口大队,自1982年后相继改为城南乡水口村,水口始祖为宁化县开山老祖巫罗俊后裔巫德郎定居繁衍,相继迁居繁衍的还有长汀迁移的县少数民族畲族,解放后,根据政府安排,接纳了莆田、闽南和本县的淮土乡等几处移民落户,村中有:巫、伍、刘、雷、兰、张、李、王、陈、黄、孙、赖、范、许等十多种姓氏,属客家村。水口村又属革命老区基点村,抗日战争前夕,参加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有12人,参加红军赤卫队的16名,经过长征幸存的58名当中就有1名是水口村人。

[建筑景观]

水口村现留有清代古物建筑有:乾隆十五年间建造的“贞节牌坊”,现被县物馆列为申请省级保护文物,还有两座较为壮观的“巫氏祠堂”,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此外还有罗甲庵,秋峰寺等古寺庙建筑,现水口温泉地段被乡列为省级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物产经济]

水口村较为特色的土特产有:香菇、红菇、苦笋、小径竹笋,特色产业药材种植有杜仲、厚朴、葛根、红豆杉,此外还有丰富的资源,地下温泉、大理石、毛竹等。[6]

12、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店门镇水口村水口村,老名窗子坳村。位于衡山县店门镇东北部,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南岳山脚下,东接托塘村,南至贺家乡,西邻桂花村,北傍南岳区,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68人,512户,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6人.村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5亩,是店门镇万亩席草连片之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内交通非常便利,梅柏公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衡岳高速公路贯穿我村。村级道路状况良好,五条通组公路紧紧相连。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农田水利设施环绕全村,拥有山塘、堰坝等水电设施60余处。九观主干渠也经过我村延绵数公路。全村有草席编织机70余台,席草加工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

全村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有丰富的杉树、松树、油茶、等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秀美无比。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今年新建年产万吨以上红薯加工基地一个,目前订单延续不断。

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群众环保意识强。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投资新业。与我们一道携手把水口村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7]

1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水口村水口村地处龙颈镇西南部。全村共有24个村小组,622户,2885人,面积10.8平方公里,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60户,1082人。工业主要有木器加工;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及沙糖桔等。2008年村集体的收入21062.5元,主要收入有:山地租、厂租及房屋租。[8]

14、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赤风镇水口村片村,含水口肚2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44.2千米,赤风镇政府驻地东北3.1千米。属

赤风镇。人口297人。据(蓝氏族谱)载:“原名三姐田,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安溪村有蓝氏三姐妹迁移到此”,故名。后因地处葵山、田螺湖两山坑水汇合处,而改称水口。聚落沿山坡呈梯级状分布,建筑为沙土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90亩,主种水稻,山地1840亩,主种杉、松、黄竹,水果、茶等。办小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2千瓦。有小学l所。村民用电灯照明。有简易公路通镇区。[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