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草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耳草属

拉丁名:Hedyotis L.

所属科:茜草科(Rubiaceae)

科特征:草本、灌木或乔木,枝多带刺,有时攀援状;叶对生或轮生,单叶,常全叶缘;托叶各式,在叶柄间或在叶柄内,有时与普通叶一样,宿存或脱落;花两性或稀单性,辐射对称,有时稍左右对称,各式的排列;萼管与子房合生,萼檐截平形、齿裂或分裂,有时有些裂片扩大而成花瓣状;花冠合瓣,通常 4-6裂,稀更多;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很少2枚;子房下位,1至多室,但通常2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颗;果为蒴果、浆果或核果;种子各式,很少具翅,多数有胚乳。

属特征:草本或亚灌木或灌木,直立或攀援状;叶对生,很少轮生;托叶分离或基部连合,偶合生成一鞘;花白色或淡红色,排成顶生或腋生、开展或头状的聚伞花序,很少组成其它花序或单生;萼管通常陀螺形,萼檐4或5裂,罕2或3裂或截平,宿存;花冠漏斗状或高脚碟状,裂片4(5),镊合状排列;雄蕊4(5)枚;花盘小;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极多数,很少单颗;果小,膜质或革质,开裂或不开裂;种子具棱或平凸,种皮平滑或有窝孔;胚乳肉质。

关于本属的概念,各学者意见不一,此处(参《中国植物志》)系按K. Schumann(inEngl. Nat. Pfl. -fam. 1891)的意见处理的。至于其他学者的意见,可参考下列资料:L. H. Shinners in Field and Lab. 17:166-169,1949;Bremek. in Verh. Kon. Ned. Akond Watensch. ser. 2,48(2):140,1952;Babu in Bull. Bot. Surv. Ind.11(1-2):224,1971,等等。

物种:约42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地为亚洲,我国约50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北部少见。

所有物种:

矮小耳草

白花蛇舌草

败酱耳草

保亭耳草

闭花耳草

长瓣耳草

长梗白花蛇舌草

长花轴耳草

长节耳草

翅果耳草

粗毛耳草

粗叶耳草

大苞耳草

大帽山耳草

大众耳草

丹草

单花耳草

滇西耳草

顶花耳草

鼎湖耳草

东亚耳草

耳草

耳草(原变种)

方茎耳草

菲律宾耳草

粉毛耳草

广花耳草

广州耳草

海南耳草

合叶耳草

黄叶耳草

剑叶耳草

金草

金毛耳草

阔托叶耳草

连山耳草

卵叶耳草

脉耳草

拟金草

牛白藤

攀茎耳草

偏脉耳草

清远耳草

绒毛头状花耳草

肉叶耳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