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史蒂芬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乔治.史蒂芬逊George Stephenson(1781.7.9--1848.8.12)

火车发明过程当大家坐在隆隆飞驰的火车上时,很多人可能以为它的发明

者肯定是一位经过多年深造的大科学家。其实,被称为“火车之

父”的史蒂芬逊是一位穷矿工,而且他到17岁时还是一位文盲。

1781年7月9日,乔治·史蒂芬逊出生在英国诺森伯兰的一个

煤矿工人的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困,他8岁时就开始帮人放牛。14

岁那年,父亲把他带到自己的矿上去做工,他当上了一名蒸汽机

司炉的助手。一天的劳累,常常使他腰酸腿病,因而在他的心灵

里,早就埋下了革新机械为工友们造福的愿望。不管工作多么疲

劳,业余时间他从不肯休息,总是守在机器旁边,认真观察,仔

细琢磨。可是他一天书也没念过,连机器上的标记符号和说明也

看不懂。为了弥补自己在文化科学知识上的欠缺,史蒂芬逊在17

岁时开始进夜校读书。由于他学习刻苦,没过多久就能自学各种

科技书籍了。

有一天,矿上的一台机器突然坏了,几位机械师修了很长时

间也找不到原因。这时史蒂芬逊来了,他绕着机器转了几圈,自

告奋勇地说:“让我来试试看。”他把所有的部件都拆了下来,

一件一件的进行认真检查,修理好出毛病的地方,很快照原样组

装上,机器果然修好了,在场的人们发出一片赞许声。因此,史

蒂芬逊被破例提拔为矿上第一个工匠出身的工程师。

史蒂芬逊当了工程师后,并没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绩上,他

决心把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他在前人创造的机车模

型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814年制造出了一台能够实

用的蒸汽机车。这台机车能牵引30吨,还解决了火车经常脱轨的

问题。但是这台机车的缺点很多,不仅走的慢,震动厉害,噪声

大,而且烟筒里冒出了很高的火苗。史蒂芬逊继续进行试验、改

进。又经过11年的艰苦研究,世界上第一台客货运蒸汽机车“旅

行号”终于诞生了。

l825年9月27日清晨,试车表演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

的达林敦铁路上举行。史蒂芬逊亲自驾驶“旅行号”。机车牵引

着12节装着煤、面粉的车厢和20节满载乘客的车厢从伊库拉因开

出,安全到达达林敦车站。当时车上的乘客有450人,列车载重共

90吨,机车最高时速达到20至24公里。“旅行号”的试车成功,

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

1829年,史蒂芬逊又研制成功了“火箭号”新机车,并亲自

驾驶参加赛车。结果,“火箭号”以最高时速46公里,没有发生

任何故障而获得优胜。从此,火车就正式被使用于交通运输事

业。

蒸汽机车的历史HADLEY'S ENGINE, WYLAM RAILWAY, 1815

这台机车除了用更强的牵引力和把重量分散到协同工作的8个轮子上之外,实际上与“Puffing昂 Billy”是一样的。他有两项革新:1、回流锅炉增加了受热面积,是燃烧效能提高;

2、使用了小直径(12英寸)烟囱来增加气流。Hadley把Trevethick提出的这两个方案真正用到了实际中。

1814年,Jorge Stephenson,这个英格兰的Killingworth的煤矿的工程师也在为运输的问题努力着,他在这一年推出了他的第一台机车“Blucher”。这台机车和它的前辈相差很多,然而Gorge Stephenson在1815年制造的这台机车,显示了他的过人创意,这些创意为他带来了财富和成功。

这台机车的汽缸垂直放在锅炉的里边,活塞连接杆直接和4个轮子相连;还有一对连接杆在底部将同侧的轮子连接。之后机车的同侧车轮改用链条连接,最后改成了外边的连接杆。

STEPHENSON'S ENGINE "LOCOMOTION" OR "NO. 1," 1825

“Locomotion”是George Stephenson制造的“NO.1”中的第一台机车。这台机车在泰恩河畔的New Castle他自己的公司里制造完成,在1824年交付使用,并在1825年9月27日Stockton和Darlington铁路开通时投入使用。

基本参数:气缸直径9",活塞运动距离24",轮子直径48",总加热面积60平方英尺,机车重6吨,10cwf.(这个单位很老,暂时没查到,只查到cwt是英担),水箱容积240加仑。他最大的改进是使用了连接同侧驱动轮的横杆,这是和现代的机车相同的地方。它还有一个煤水补给车。

在铁路开通那天,这台机车牵引着38节车厢,载着450为乘客和约90吨的货物行驶,最高时速12英里,平均4到6英里。

似乎和现代机车越来越像了,这台机车是Timothy Hackworth从“Puffing Billy”改装得到,并与1827年10月投入使用。使用了回流管和自由量加热表面。垂直的汽缸和燃炉分别在机车两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