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山西大学教授男,1962年6月出生,山西省阳城人,汉族,中共党员,法学硕士,教授,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法律专业硕士点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法学院现任院长(2007年——)。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兼秘书长;山西省政协社会法治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监狱管理局执法监督员;山西省法官学院兼职教授;山西省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山西省公安厅禁毒专家小组成员;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讲授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在《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山西大学学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刑法学新探索》、《中国罪名释典》、《中国惩治经济犯罪全书》等学术专著10余部,出版个人专著《经济犯罪新论》(法律出版社)。承担山西省社科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其中,模拟法庭教学法和“交流式”法学教学新模式研究两项教学改革项目,分别获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教育厅一等奖、三等奖。

论文:

1、译著勘校 警察学纲要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2、论死刑适用条件的明确化 《山西大学学报》 2005年3期

3、译著勘校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 (何勤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4、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财政研究》,2004年5期

5、罪刑法定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政法论坛》,2004年3期

6、论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法学家》,2003年2期

7、论行贿犯罪行为,《法学评论》,1996年1期

8、论《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的平等保护,《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3期

9、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1期(全文转载)

10、经济刑法学体系建构略论,《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3期

11、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归责原则,《生产力研究》,2001年5期

12、也谈立法解释的生效时间,《河北法学》,2001年5期

13、试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及法律规制,《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3期

14、 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和客观方面,《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1期

15、关于“严打”的理性思考,《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3期

16、辩诉交易的实体法考察,《刑法评论》第四卷,2004年

17、会计信息失真与法律责任,《经济师》,2003年6期

18、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会计之友》,2003年5期

19、消费信贷中的合同诈骗与欺诈,《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2期

20、关于信用证诈骗犯罪的深沉思考,《理论探索》,2003年2期

21、论国际人权公约中劳动权的国内刑法保护(国际会议论文集),《21世纪刑法学新问题研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2、论我国刑法中的行贿罪,《刑事法专论》下卷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

23、社会发展中的金融犯罪,《社会发展与犯罪新论》,武汉出版社,1997年4月

24、虚报注册资本罪初探,《经济法制》,1995年8期

著作:

1、经济犯罪新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

2、新刑法实施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年4月

3、中国罪名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年4月

4、当前经济领域违法违纪界限与认定处理实务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10月

5、中国惩治经济犯罪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 月

6、刑法新探索,群众出版社,1993年

7、刑事诉讼法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

8、《刑法》法律出版社 2006年1月 主编

获奖:

1 、2001年《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培育高素质法律人才》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2 、2002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关问题探讨》 获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优秀论文 二等奖

3 、2005年 获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4、2005年 中青年教师网络教学课件 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网络教学课件竞赛 三等奖

项目:

1、未成年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 2005.1

2、交流式法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山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 0205 2002

3、我省社会治安恶化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省法学会委托研究项目 0108047 2001

4、山西省国企改制中经济职务犯罪的特点、司法认定及对策研究 山西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0105105 2001

5、新闻法制问题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 0408015 2004

6、新型经济犯罪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 9611005 1996

7、人民法院错案追究制的理论与实践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 9409 199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